所有人在小的时候所认知的事情,在长大之后往往都有一些偏差,无一例外。
就像是小斐蓁,正在企图用哭闹来避免读书,他认为只要他一哭闹,就立刻有人会去哄他,安慰他,并且还可以立刻豁免了读书的痛苦,亦或是他不愿意做的那些事情。
将军府内的仆人,自然不敢轻易惹小斐蓁,而敢惹这个小熊孩子的黄月英,又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所以导致小斐蓁对于读书这个事情么,觉得并不是那么重要。
而现在么……
读书确实不一定那么的重要,有些人不读书,也可以活着,但是读书的过程很重要,这是一个大脑从具体到抽象,从文字到图像的自我转变,死记硬背只是一个开始,阅读理解才是每个人产生差异的地方。
大脑需要对于外界的信息,有一个近乎于本能的,同时进行的,接受和分析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从观察事物然后得出结论,做出相应的反馈的过程。
读书可以训练或是加强这个过程。
否则老祖宗就不会用文字来传递信息,用图画不就好了?
也就是说,读书,从文字到形象,这个是大脑在运作加工的过程,有输入有输出,较为平衡,而电视电影等图像类的,就没有了这个过程,多数时间输入,而没有什么时间输出,渐渐的就会使得大脑这一部分的机能钝化。
就像是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即便是亏钱也要架设电视网线,然后死命的给一代又一代的其国民灌输那些特意挑选塑造出来的卡通形象? 童话故事,以及成人童话故事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川建国那么好的同志,也一定要反对痘印的原因? 因为痘印影响了他大米帝国原本的灌输渠道。
但是这个思索加工的过程? 要形成几近于本能的程度? 是不会那么舒服的,即便是读书,都有人喜欢挑着看? 跳着看一样? 人的大脑会下意识的,在不知不觉中偷懒排斥一些东西,并且还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理由。
至少对于小斐蓁来说? 是这样的? 读书根本不好玩。
所以他发脾气? 闹。
然后被揍。
当斐潜看见蔡琰真的用戒尺打斐蓁手心的时候? 斐蓁脸上的那种不敢置信混杂着痛苦的表情? 让斐潜几乎要忍不住大笑起来。真是熊孩子? 还以为谁都是跟他说着玩的,谁都会让着他……
因为不敢置信,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小斐蓁并没有立刻就哭,瞪着眼看着蔡琰许久,然后才嗷的一声哭了出来? 然后捂着手心? 在席子上翻滚? 表示他的手断了? 被蔡琰打断了。
所有人都懂得规避伤害,就特别是小孩,不需要特别教? 也懂得被针扎了会痛,被火烧了也会痛,然后就深刻的记得不再去触碰那些会让他痛的东西,所以小斐蓁就本能的开始用他的方式来逃避伤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