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掌柜羞愧啊,自己就是因为不识字在商业交往中吃了大亏,他立志要将儿子培养出来,哪里知道到头来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王掌柜,你到是说说,我们这里知府换了一个又一个,怎么就没人注意一下儒学呢,这些知府一个个全都是中过进士的,他们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里的办学条件呢!”。
“边关地区缺少师资力量是一定的,有个秀才过来教书就不错了,至于举人老爷,哪一个不是在家中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他们手里又不缺银子,哪里会去做别人家的西席?”。
两位掌柜对兰州城的办学条件很是不屑,不过他们也没有办法,边疆人才缺乏从百十年前就开始了,先辈们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才积弱至今。
“冰冻三尺,非一人之寒啊,好在秀才们愿意帮忙,事情也解决了,你就不要再抱怨了!”王掌柜安慰道。
他们只是一个小小商人,面对这种情况又能如何?
当今知府还是今科的探花,传言有状元之才,他不是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要改变西北贫弱的教育,谈何容易?
“李大哥,我爹爹也主意到了这种情况,只是兰州城内的私塾和别处不一样,他们从先生到学生都不相信学生们能够考取功名,大家都在胡混,想要改变这种风气单单依靠一个知府是不可能的!”。冯蘅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并不认为李凌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难题。
西北的教书先生本来就短缺,而且这些先生大多都掌握在富贵人家手里,私塾当中少有人是真正向学的,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真的是这样吗?”。李凌有些无语,若是先生们都抱着混饭吃的想法,如何做到教书育人?
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这件事情给李凌提了个醒,虽然他将明面上的隐患全部都清除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将一府之地治理好了!
出了酒楼,他叫上小八一起去府学了,他想知道府学当中的先生是如何教育学生的,是不是真的在应付差事。
知府大人一顿饭还没有吃完就匆忙离开了酒楼,锦衣卫的千户将这件事情看在眼里,他的职业病又犯了,他怀疑李凌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有关于鞑靼兵的线索。
千户大人带了几个百户出了酒楼,他们没有理会李言玉等女子,而是直接跟着李凌奔向了府学。
在府学中就读的书生也不是很多,大约一百多人,都是同生和秀才。
因为这些人都是有功名的人,所以并不要求他们每日必到,就像李凌自从中了秀才以后就没有到过县学一样,府学也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过来听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