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六十二章 SP患者

下午的中医诊断技能考察,算是已经进行的四轮竞赛中最难的一轮。

等所有人进入实训室后,王明作为监考老师代表上台讲话:“大家能进入第四轮,足以证明各位同学的实力,来参加竞赛的,有之前就参加过的,也有少数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竞赛,在开始之前,我代表各位老师宣读一下第四轮考察的方法和规则。”

江俊参加过两三次这种竞赛,还有一次全国大赛,对大赛规则和形式还是比较了解的。

哪怕时过境迁,上一世有十来年没了解过,可印象多少还是有点的。

中医诊断技能考察,测试的是参赛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技能,以及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形式也很简单,参赛学生作为“医师”,对SP患者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技巧;舌象、脉象以图片、文字描述提供;最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形成中医诊断。

兴许是担心有学生不懂什么是SP患者,王明还特意解释了一句:“SP患者通常指的是标准化病人,即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

说到标准化病人,在场的都学了最少有五六年中医了,不会不明白。

所谓的标准化病人,一般都是非医技工作人员,可能包括健康人或轻症患者,这些人通过专业培训,能够准确表现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或病史,以便于临床检查和学习。

与其他完整的测验方法不同,SP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考试方法,它通常是许多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中的一部分。

SP患者看似跟现实患者有些差距,可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的角色。

即便是江俊也不得不承认,SP患者无论是对中医还是西医教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优点。

第一,SP不仅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的病例的问题,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提高测验的有效性。

第二,每个考生都可以面对同样的病人和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SP可以作为评价者对受试对象做出更加合理的评判,这是以往任何测验手段所不能做到的。

这对在场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场硬仗。

没有人说话,等王明宣布考察开始后,所有人都盯着眼前的舌象和脉象图以及文字介绍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SP患者也开始进场了。

十位SP患者,一次性可以与十名参赛学生交流,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一样,但说完之后,参赛学生问什么就说什么,不主动也不隐瞒。

无论参赛学生说的正确与否,他们都不会有任何的表情出现。

这个时候,也就意味着中医诊断技能考察正式开始了。

第四轮只有两位评委老师,此刻正在实训室中巡查,防止学生之间作弊。

王明和另外两名监考也站在台上,负手而立,居高临下的掌控者现场的一切。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

一名SP患者直接来到江俊跟前坐下,开始讲述起了自己哪里不舒服:“就是平时觉得胸口很闷,肚子胀的厉害,没什么精神。”

江俊听着对方的自述,又联想到了跟前的文字介绍上说的,“患者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

抬头问道:“平时小便怎么样?多还是少?”

“小便比较少。”

像这种情况,如果参赛学生不主动发问的话,SP患者是不会主动提的。

“大便呢?”

“容易拉肚子。”

“平时吃饭胃口好不好?”

“没什么胃口。”

江俊皱着眉头又问道:“你平时是比较怕冷还是怕热一点?”

由于没办法把脉,江俊也不知道对方手脚温度如何,不然这个问题是可以在把脉的时候确定的,手脚冰凉的话,一般都是比较畏冷喜温。

“怕冷一些。”对方如实回答。

听到这里,江俊差不多已经确定对方什么情况了,但还是按照给患者看病的习惯在一旁的草稿纸上记录下来:

“患者男,65岁,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小,脘闷腹胀,纳呆便溏,神倦肢困,畏冷喜温,面色晃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肝成国医大师后的我重生了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