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嘴边突然卡了壳,貌似李家死掉的那几位长辈,均已经出了五服。
按照礼制,这种五服外的亲戚,根本不需要他守孝。
“行了,你也别找借口啦!
不光你要留下,衙门中的其他几位千户,全部都要留下。
就连京营也会留下三分之一的人马,确保两淮地区的稳定。
除了扬州城外,两淮地区的其他府县,也会进入军管状态。
有这么多人陪着,心情是否要好了很多?”
舞阳侯的调侃,让李牧很是无语。
早知道大家都会留下,负责善后工作,他就不废话了。
想要回到京师,除了方便政治运作外,最大的问题还是两淮地区不太平。
叛军是被剿灭了,但散落在民间的落网之鱼,却不在少数。
尤其是官军手中的大量俘虏,更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隐患。
这么多问题没解决,因为战乱停滞的盐场,还必须尽快恢复生产。
更不用说复杂的战后重建工作,全部一起压过来,李牧根本背不动。
多了一群倒霉蛋陪着,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谁也不吃亏。
有同僚帮忙分摊,他实际需要负责的只是扬州城和近郊,其他州县都是别人的活。
工作量大减,肩上的担责也轻了很多。
……
为了赶时间,在分派完任务之后,次日两位钦差就急匆匆的坐船离开。
一下子上头没人管着,李牧突然不适应起来。
代管扬州城,不等于他就是扬州知府。
钦差大臣们能干的事情,不代表着他也能干。
万一未来的知府不认可,全盘否定他的做法,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少麻烦。
权衡利弊之后,李牧悲剧的发现,自己只能沿袭之前钦差大臣在时采取的措施。
扬州城是如此,其他地区估摸着也差不多。
难怪那些大人物敢放心离开,分明是事先预料到,他们不敢搞事情。
唯一的好处是他能够暂时住进府衙,临时过一过知府老爷的瘾。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率是他这辈子,唯一能在府衙发号施令的机会。 “千户大人,这些都是扬州士绅的请帖。
叛军肆虐,导致许多地契丢失,他们希望您能够帮忙补办一下手续。”
听了兰林杰的话,李牧当即翻起白眼。
什么补办手续,分明是想要趁机兼并土地。
按照大虞律,无主之地是会收归国有的。
后续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拿出来发卖。
到时候除了本地士绅外,周边的世家大族,也会过来分一杯羹。
搞不好朝中的权贵,也要跟着进来掺和一脚。
地方士绅们明显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发生,两位钦差大臣刚刚离开,就按耐不住行动起来。
此前大家合作过一次,李牧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就想着再复制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