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臣陡然起身说道:“走,跟我走上一圈。”
虽然戚继光是整个军队的训练者,甚至还是实际指挥者,但是他在军中的威望是比不上周梦臣的。倒不是戚继光个人魅力不强,为人不好。而是形势使然。
首先,周梦臣是整个军队的政治支持者,与衣食父母。这一点上上下下都知道。可以说周梦臣虽然不在训练场上与这些士卒一起训练。但是上上下下都知道,没有周梦臣就没有他们这些人现在的待遇。
其次,戚继光的名声不显。他仅仅是周梦臣的代行者。承认在整个训练方案上,在整体训练之中,戚继光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是很多人都觉得是周梦臣的指点。毕竟戚继光而今还是无能之辈。要借周梦臣的虎皮。而且戚继光甚至有意加深这种印象。
因为戚继光发现,这种方式下面人容易接受。而且这个时代的师徒之间的道德,根本算不上是周梦臣占戚继光的便宜,甚至可以说是反过来的。
没有周梦臣背书,戚继光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对于戚继光来说,根本不在乎一些名誉上东西,只要将事情办好就是他最好的收获了。
或许是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距离太近的人,反而没有那么多崇高的感觉。再加上整个社会对读书人的推崇。戚继光这个日日在训练场上训练他们的人,反而没有周梦臣这个偶尔出现的文官有威信。
周梦臣也没有说什么有的没的。只是一个个拍拍肩膀,说上一两句家常,整个军阵都不大。不过一会功夫,周梦臣就转了一圈。
看似什么也没有做,却缓解了身边的焦虑。
周梦臣站在战车之上,大声喊道:“诸位,陛下就在城楼上看着我们的。而今仇鸾兵败,是朝廷不幸,却是我们的大幸,你们想想,全军都这样,唯有我们力克强敌,又被陛下看在眼里,陛下会怎么对我们?”
“陛下定然重重有赏。”周梦臣本来等下面谁说一句的。结果戚继光的训练很成功,下面将士在军纪约束之下,数日心情激动。但是不敢说一句话。周梦臣只能自己补充一句了。
周梦臣继续说道:“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不是周梦臣扯这些东西。而且周梦臣很清楚,给下面人说什么爱国主义,他们都茫然不知所措。还不说这个实在。不过,周梦臣也不算骗他们。只要他们坚持下来,就是为了朝廷颜面着想,周梦臣部也会重重有赏。
不仅仅周梦臣的官职将有一个大迁跃,下面的将领也是人人都有。一个也少不了的。
周梦臣继续说道:“或许,有的人说了。有命才能享受这荣华富贵。且不说,我们家小都在城中,一旦有变,我们即便活着,家中老小会是什么下场,你们也清楚。同样,即便我们战死在这里,只要给陛下看见我们英勇作战,即便是死了,陛下也不会亏待将士们的。而且鞑子的进攻,你们也看见了。须知你们手中可不是烧火棍,鞑子就是有多少人能冲进来?”
“只要坚持到天黑,我们就能回京城,倒是一切都安全了。”
“我就在这里,与你们一起,同生共死。不用担心我骗你们,如果觉得我骗了你们,到了下面,也可以找我来讨债。毕竟真要到那个时候,我也不会独活,这里就是我周梦臣的葬身之地。”
周梦臣目光扫过所有人。发现一个个士卒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不得不承认,大明人心未失,更不要说这些人都是北京人,大部分都是在成祖年间从各地迁移过来的。与大明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对大明王朝的忠诚度还是相当高的。
当足兵足饷,又有长官愿意督战,表示同生共死的时候,大部分士卒是愿意坚持下去的。
周梦臣这边安定了人心。却听外面有马蹄声传来。一个汉人军阵之前。近二百步左右的距离,纵马徘徊,说道:“可是周梦臣周大人当面?”
周梦臣走过去,站在战车之上,说道:“我就是。”
这个汉人说道:“当年在永宁关下,我家大汗对于没有见到将军,就很是遗憾,不想今日在此又与将军重会,实在是上天给的缘分,我家大汗求贤若渴。知将军用兵之能,火器之法,独步天下,却不为明廷所重,向使将军守北京,我家的大汗纵有百万之众,不敢投一矢于城下。而将军却身在此处,实在是明廷不懂用人之道。自古非君择臣,臣亦择君。将军何必眷恋明廷,我家大汗说了,只要将军愿意投奔大汗,我家大汗愿意为将军裂土分众,独立一部,列为诸侯。还请将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