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官皆出府中,不问其能,官位私授,实为祸国之始也!”
或许这就是光绪十八年后,“九督议政”以来的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从那一天,地方总督终于撕破了最后一丝伪装,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从朝廷手中夺得权力。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基础,各个总督无一例外的都借口整顿吏治,对官场进行了梳理,将幕僚、亲信委派于地方,以确保对地方的控制,如此一来,推举官员势成必然,至于那千年的科举制度自然也就是不废而废——纵是考上了状元,又能如何?于京中作个翰林?
在某些忠臣义子的眼中,这自然是祸国之始。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权由地方直接导致中枢的权威尽丧,尤其是对京官的影响更大,失去了地方的炭敬、冰敬,这京官的日子过的更加清苦起来,而在家人的信中,乡人对他们也没有往日那般抬举,因为他们失去了对地方官员的制衡之能。
如此一来,自视忠臣的京官们,自然会将这“举官制”视为祸国之行,于朝廷甚至报纸上大加指责。
可无论如何,总督们是绝不会放开官员任免之权。也正因如此,不知多少人,之所以于府中行走,为的就是一纸公文下的鱼跃龙门,有时候这比科举要难,科举只需要读好书就行了,而这仅只靠读书是不行的,因为这没有标准。
而有时候,这却也很容易,只需要得到一位大人物的赏识,那一纸公文就会填上大名,完成由民到官的锐变。甚至不少那些自许忠臣的京官,如果意外的接到一封来自地方上的信,其即会挂冠而去,往地方任职,再不提什么“祸国之始”,人总是现实的。 恰如同这终日于总督府内外行走着的人们一般,他们为的就是那一官之位。
一大早,总督衙门的公文便下了下来。这公文显然是早就印好的,甚至只填写了名字,时间,然后授印,这便是委任状,这一纸委任状,便是官身的象征。但是官与民的区别,是荣华富贵的象征!
对于这种委任状,唐小虎并不陌生,实际上,早在去年的时候,他就曾拿过一张委任状,不过那时签署委任状的是东三省总督府民政部。而这一份委任状,却是由的直隶总督发出的,任的也是直隶的官。
直隶的官与东北的官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之处,恐怕就是没有苛刻的权责制衡,甚至没有监督,这官意味着的不是责任,而是荣华富贵。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会捞的,又岂只是十万?
拿着这纸委任状,唐小虎的心潮起伏,竞然半点激动都没有。看着状上的职务,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
去年被勒令辞退,申诉失败沉沦数月后,他来到了关内,凭借着当年在仁川时与二公子的一面之缘,得到了现下的这个位置。可以说凭得是裙带关系,可无论如何自己现在切实地踏进了这个官场,这个官场,将给自已怎样的一片天地?未来的某一处,会有怎样的陷阱在等着自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