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绍宗又说道:“不过我军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背靠河州凉州,今年凉州又是丰年,粮草供应是不成问题的,而且狄道在官军手里,我们只要占领狄道,就算是把身子挤进了陇西郡,就算叛军杀进陇西,也可以以狄道为支点和叛军争夺。”
苏泽点头,蜀汉北伐失败的原因中,后勤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但是苏泽说道:“后勤虽然是决定性因素,但是根本因素还是陇西之民心不在蜀汉。”
苏泽说道:“蜀汉几次北伐陇西,无论战胜战败都要徙陇西百姓,这一次狄道之战姜伯约也带走了抱罕全县百姓。”
“明明两次击败王经,但是王经还能固守狄道等待陈泰支援,而姜维在围困狄道的时候大军得不到补给就败了,这就是陇西人心不在蜀汉的明证。”
“陇西之地,千沟万壑,若是没有人心,诸葛丞相都难以攻下。”
苏泽看着陇西的地形,这里和河州凉州完全不同。
河湟谷地虽然也有河流纵横,可是和陇西这种黄土高原被水流冲刷成稀碎沟壑的地貌完全不同。
苏泽虽然并不是“完全地理决定论”的信徒,但是地理因素真的能够决定很多事情。
白鹿原上的村子蔽塞保守,是因为这个村子就在这黄土高原上,村子和外界的联系本来就很少,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都很难干涉到村里的具体事务。
苏泽也明白了,当年推动孝文帝变法的李冲,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故乡陇西郡推行三长村。
因为这里就有推行三长村的条件。
甚至可以说,李冲提出的三长制度,就是在陇西郡这片土地上自然诞生的制度。
苏泽突然更加理解李冲的三长制度了。
在陇西郡执行的三长制度,其实和苏泽在洛阳周边以及河州见到的三长制度不同。
虽然都是同一个制度,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
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表面上看,三长制度是将朝堂的手伸入基层中,打破豪强大族对于乡村的垄断。
实际上这些“三长们”也通过朝廷任命的三长完成了合法性确认,成为统治乡土的“乡贤”。
如果换上一个名字,叫做村长、族长也完全没有问题,这也是一个以村为单位的宗族自治团体。
陇西的地形特点,无法形成冀州张家那种佃户上万的县级豪强。
这种以郡县为名望,在一郡一县都有巨大影响力的豪强大族,在陇西就没有诞生的土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