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看着苏轼,“好家伙,怎么,你不对,还要我们请你不成?”
“东山、东海、东坡,东方至靓。”
“妙极了,大宋又诞生一联妙对。”
“娘娘,在下实在不才,被逼得没法,才出此下联。”
“不妨不放,换做谁,都会这样对。”在场所有人都笑了。
“刚才面对巍峨壮观的玉塔,我们不便登攀,现在该好好欣赏欣赏西山西湖的景色了。”
走过规整的石桥,文妃竟然不知它叫什么名,好奇地问:“刚才走过的桥名字是什么?”
“五眼桥。”文妃想,作为一个人,多几双眼睛未尝不可?一双看书,一双赏景,一双安眠。如此看来,人可以长六只眼睛,比这桥高明多了。想罢,开心的微笑,巧妙地融进暖暖的阳光与清清的湖水里,别人竟然没有发现呢。
望着碧波粼粼的西湖水,倒映着巍峨的玉塔以及绿树成荫的西山,游人如织,画舫轻移,文妃觉得心旷神怡,他想,也许苏轼在此山中某个亭子里饮过闷酒,因为官场失意嘛,忙问:“苏大哥,你会为某个亭子命名为‘杯酒亭’吗?”
“文妃妹妹,这的确是个好主意,这次回去我就牢牢记于心中了。”
看着许多人乘船过湖,文妃问:“苏大人,您会为此地百姓修一座桥吗?”
苏轼迅速作答:“虽然有些难度,但是,困难总比办法少,去年,我就打定主意要造桥,我会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桥筑。这是一座新桥,又位于西湖上,所以,我将命名为‘西新桥’。”
“天哪,好个济世渡人的东坡先生,人们说,修桥铺路,功德无量,你们猜,后世会将它称为什么桥?”
“十有**会被称为‘苏轼桥’、‘苏桥’或者‘苏公桥’。”文妃自信言道。
届时,可能是一派“苏堤如带五千尺,西湖碧波映长龙”的美妙画卷,佛印畅想,吟诵道。
一行站于高处,尽情地欣赏着这一带的妙曼景致。
只见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四季翠绿如茵,两岸风光旖旎迷人。
“娘娘,今晚还留下来,欣赏夜景吗?”佛印小心翼翼地问道。
“此处的夜景美吗?”文妃惊喜地问。
“你们说呢?反正我与苏小弟玩赏过几次,我俩荡着小舟,品着茗或者美酒。各位,或许不知吧,最美的时刻竟然在深夜。深蓝的天空帷幕上挂着的一轮明月,银色的月光轻轻洒在湖面,轻轻荡漾的湖水间,那个月影好像在嬉戏。水天一色,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故老衲曾称之为‘苏堤玩月’。”
想着苏轼为惠州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何等的佛心佛性善行善举啊,文妃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我看,也可以叫‘佛堤弄月’啊!”众人纷纷称奇,佛印呢,竟然不好意思起来,他以为文妃在夸赞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