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已经多次证明,闭关锁国就是死路一条。这些年,国家也一直在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国内优秀的企业走出国门,去探索更大的市场。
国内人口太多,老百姓又很勤劳,就导致创造了太多太多用不完的产品,供需关系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供远远大于求。
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借助海外市场。
把国内过剩的产能转到海外,才能稳就业、促发展、保民生。国家战略是发展第三世界,跟非洲、中东的一些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成过剩产品的销售地。
花了很多钱,效果比较显着。
可这是远远不够的。
国内的企业家必须站出来,可是真正有这个能力的人凤毛麟角。
前两年,是联想如日中天,其他的IT企业连放在台面上谈论的资格都没有。这两年,华为和中兴开始成为业内热点,“技术派华为”、“实力派中兴”广受赞誉。华为推崇的是凶狠、狼性文化,是主攻海外大城市;中兴遵循的则是传统的儒家之道,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
这个年末的很多商业论坛,都在重点谈论这两家企业。
可大家都懂,中兴根本不够资格跟华为相提并论。也就是顶着华为的招牌,捧一捧中兴这个国企而已。
华为是真正的国际化企业,中兴够不上。
衡量是否是国际化大企业,通常有三个硬核指标:一,有很大一部分营收是要来自海外市场;二,在世界主流国家拥有较高的品牌辨识度;三,拥有引领世界消费潮流的技术或产品。
关键是第一条。
目前,国内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只有三家:联想、华为和海尔。
联想的海外营收占比接近75%,华为是47%,海尔勉强过43%。即便是放在十年以后,符合这个标准的国内企业,也就是加上美的和小米两家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勉强超过40%。
很多公司都在开展海外业务,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市场份额极少,主要是服务海外华人。阿里的跨国业务就是这种,整体营收上占比不大。在企业研发布局、企业员工组成、企业文化等方面均未实现全球化。
周不器想长话短说,这不是聊正事的场合。
马老板却不放他。
周不器没办法,就跟他聊了二十分钟,还是发生了一些见解分歧,“老马,你的意思我明白,帮助中小企业开通海外市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你这模式不行,必须得是亚马逊模式。”
马老板坚决绝决,“阿里是轻资产,我们不做电商,我们不卖货。我们做的是电商服务,帮助千万家中小企业卖货。”
周不器摇头道:“这套模式在国内行,国外玩不转。你看易贝,就被亚马逊远远的甩在身后了。在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过不去的一关。卖一件假货就得罚得你倾家荡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