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天寒地冻。
云层厚重,遮住了整个太阳。
灰蒙蒙一片,风雪欲来,即使是白天,宫殿也要点上油灯照明。
灯光映照着书房中的几个人影。
朱元璋正在翻阅着翰林院编修的书籍。
下方站着三人,除了朱标和朱棣,还有一人,蜡黄脸,络腮胡,小眼睛,乃是翰林院典籍吴沉。
吴沉按着朱元璋的提出的“敬天、忠君、孝亲”三点要求,给国子学的学子编写一些教材,另外还有一些旧的教材进行增减之类。
“陛下,这套新的书录,现在就剩下校对,需要多人进行,明年主要翰林院都会着手这件事。”
吴沉汇报着进度,这一块主要是他在负责。
朱元璋颔首道:“这边编撰完成,校对之类,让别人去做,你先腾出手来,明年有些别的事让你来做。”
吴沉没有问具体什么事就同意下来,反正他已无所谓,之前就是奏对失误,被降职为翰林院典籍,再降就能回家耕田了。
自去年胡惟庸案后,中书省被废除,朱元璋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没有中书省,事情陡然增加了几倍。
这次看吴沉的事情快忙完了,准备过年后,设殿阁大学士,而吴沉这样的人就是首选,办事任劳任怨,降职这么久,都没有一点怨言。
吴沉继续说道:“陛下,还有一事,今早臣好友胡翰去世,后面几天,只能让翰林院其他典籍先做我手头事物。”
“胡翰?”朱元璋眯起眼睛,想了一会,这才想起胡翰这人,说道:“多年前,拿下婺州,那会见过,己酉年纂修《元史》也有他吧。”
己酉年是洪武二年,为了尽快终结元朝,便在当时纂修《元史》,以表元朝结束。
攻下婺州都是二十三年前的事了,当时的胡翰给朱元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吴沉点头说道:“是的陛下,胡翰也正是婺州人,后来婺州改为金华府了。”
胡翰也算是有名的学者,既然去世了,吴沉去悼念也理所当然。
现在他们三人也都极为的好奇,不知道那四张纸上面写了什么。
朱元璋看向他们道:“你们定然好奇咱这手中写的是什么吧,都过来看,让你们也一起也鉴赏一下。”
朱元璋并没有把四首诗词都拿出来,而是前面两首。
朱棣第一个忍不住,往前过来。
朱标紧随其后,吴沉看到太子还有燕王都上去看了,自己才敢凑过来。
“原来是诗。”朱棣脑海中浮现出张丰的画面,但也没想到,居然是诗,“还有这字……”
朱棣看一眼就发现这字体似乎有点不同,以前倒是没有见过。
此时大明不论是篆隶楷行草,都发展的极为鼎盛,很多人都是从唐宋那些大家书帖中去临摹,对各个大家的字体都很熟悉。
朱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说道:“吴典籍,你过来看下。”
吴沉在文学造诣上是大明文人公认的,宋濂之后,吴沉可以说是文人的领袖了。
现在虽然被降职成为了翰林院典籍,但只要朱元璋一句话,随时可以连升三级。
朱标对吴沉也极为尊重,私底下喊着“吴师”,当着朱元璋的面就不敢这样喊了。
吴沉小眼睛眯成一条缝。
整個人完全被定住,眼睛再也移不开。
“这字比诗厉害?”朱元璋看不大懂,看上去这字也写的不怎样,好像自己也写得来。
“诗绝佳……”吴沉把第一首悼念的诗读了一遍,接着说道:“这字体,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啊,这神韵倒让我想到苏东坡的《寒食帖》。”
吴沉一下就入迷了进去。
对于吴沉这种书法爱好者来说,看到自成一派的书法,不研究透,根本出不来。
朱标在一边给朱元璋解释,说道:“父皇,吴典籍说的这《寒食帖》,又叫《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作品,里面笔法已经没有追求华丽了,而是返璞归真,浑然天成,与这字体有几分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