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总兵,杨总督,你们两位还是歇歇吧。”
“首辅近日忙着经略直隶的事,过些时日就有空见你们二位了。”
杨绳武听了这话身子一僵:“你们,已经到了这一步么?”
带队的那个校尉嘿嘿一笑:“你们带的大军都被我们剿灭了,那我们不去直隶去哪啊。”
说罢,校尉离开,杨绳武和孙传庭互视一眼,杨绳武忽然拉着孙传庭就往左边的沙地走:“来,本督要和你复盘锦州之战。”
孙传庭没拒绝,双方下属的那些将校也纷纷跟上,一群人跟在杨绳武和孙传庭后面到了沙场上,杨绳武拿起一根树枝就在沙地上画了起来,很快锦州之战的战场图被杨绳武画了出来。
杨绳武指着画出来的粗略草图:“我军先是攻打锦州十日不下,后方粮道被断,大同党的三个镇出现在周围,被迫我军退往松山堡,在这里我军又坚持了整整五天!而根据本督所知,你的兵已经到了大兴堡,为何无法救援?”
孙传庭默默拿起一根树枝:“我军抵达大兴堡时,后路已经被大同党给阻断,但我军依旧血战大兴堡五天,我们正面的大同党根本不是一个镇,起码有四万人固守大兴堡,火器众多,弹药充足。”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调了五个营去杏山驿,打算绕过杏山驿去松山堡支援你。杨总督,我真的尽力了。”
杨绳武找到杏山驿的位置,眼睛眯起:“杏山驿距离松山堡这么近的距离,你们打不过来?”
孙传庭看向身后一个人:“赵参将,你是杏山驿方面的主将,你来说。”
赵参将上前:“我部共五个营,两万五千军士抵达杏山驿,而这里已经被大同党的第四镇所占据,他们已经拉开了防线,阻拦我部前往松山堡。”
“我部轮番发起攻击,一营每日起码要发起两次攻势,可依旧无法突破杏山驿的防线,最近的一次,我部甚至差一点就突破杏山驿的防线,可还是被拦下来了。”
杨绳武皱起眉头:“在松山堡,有大同党的第三镇、第五镇、第六镇,我本以为第四镇是在大兴堡,可第四镇在杏山驿,那大兴堡的大同党军是哪一支?”
孙传庭叹了口气:“杨总督啊,我了解过了,大兴堡驻扎的是大同党的第一镇,而在我们后面阻断粮道的,是漠南的大同党。我们面对的不是四个镇,而是七个镇。”
“他们先是把我们放进口袋,然后围绕你我这两个点分割包抄,围点打援,最后再穿插收尾,我们败得不冤,我们的军队,可没这种组织力和调度能力,而且还有辽东的百姓不断支援他们。”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样不占,杨总督,不是我们输了,是朝廷输了啊。”
杨绳武默默放下手中的树枝,良久才说道:“朝廷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本以为老夫能力挽狂澜,可没想到啊。”
在杨绳武和孙传庭还在为大明即将面临的风暴而叹息扼腕时,张好古正在锦州主持战后会议。
曹文昭、方云出、韩耀威都在,史可法和周遇吉也派来了副手参加会议。
这些将军们凑在一起,自然聊得都是军事方面,最常提起的一句话,就是“打到顺天去”。
不错,打到顺天去,这句话不仅仅将军们提起,将士们,大同党的干部们也都在不断提起。
随着锦州之战的结束,崇祯的三十万大军葬送在辽东,如今直隶已经缺兵少将,更缺少足够的粮食和资源,可以说已经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
而反观大同党,如今兵精粮足,经过五年积攒,粮草充足,军械精良,仅仅辽东一线就可以调动数万大军,更何况还有山东、西北、漠南三方面的配合。
只要大同党想,随时可以在直隶集中超过二十万的大军。
敌我兵力对比已经出现反转,大同党已经具备了打下整个中原的能力。
张好古笑呵呵的看着这些大将们:“好啊,好啊。”
“三位老总说的很符合我的想法啊,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能力,那就打到顺天去!”
听着张好古的话,曹文昭嘿嘿一笑:“首席啊,这去打顺天,谁作为总指挥啊?”
听到曹文昭这话,方云出、韩耀威,还有史可法和周遇吉派来的两位将军都打起了精神。
说起来,眼下在这北方,有足足五位大将军,五位方面军的总指挥,这些大将哪个不是负责几省的军政,兼着几镇总统官?
这么多大将可以说是大同党的福气,但大将太多了,总会遇到争功的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有些幸福的烦恼。
这么多才华横溢的大将军,无论哪个主导顺天的战事,都非常合格。
而张好古需要的是一盆水端平,不偏不倚的处置这些大将们的事。
看了眼这些大将军,张好古笑着说道:“你们啊,还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要么你们自己凭本事争?”
相比较大同党这里的其乐融融,欢声笑语,顺天府如今的情况是一片狼藉,而崇祯更是仿佛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得已经不想动弹了。
崇祯叹了口气:“我大明历代祖辈基业,难道就要丢在朕的手里?朕宁愿与京师共存亡,也不愿苟活!”
施凤来连忙说道:“陛下!大明有您在才能延存下去,若无您在,朝野必乱,江山必乱啊。您若不坐镇应天,南国混乱,各怀异心,那大明亡国之日就要到了啊,陛下!”
群臣紧跟着附和,人人苦口婆心的劝着崇祯:陛下,别矫情了,赶紧跑吧,大同党真的快打来了啊!
虽然说崇祯这些年没干什么正事,甚至可以说是倒行逆施,各种苛捐杂税和神奇操作把大明江山弄得风雨飘摇,百姓离心。
但不得不说,崇祯毕竟如今也是当了七个年头的皇帝,已经有了一些威望,而打不过大同党实际上也没什么,毕竟大同党的领头人可是新党的张好古啊。
那可是前朝主政大明,把大明推到中兴地步的狠人啊。
崇祯不是张好古的对手,这不是很正常吗?
所以说百官对崇祯打不过张好古并没什么失望和意外,而且崇祯对官员的确很好,优待士绅官宦,允许他们买卖田产,他们贪腐一些也无所谓,官员就是人上人,就是权贵,可以摆足架势可以压在百姓黎庶头上。
这让官吏士绅对崇祯都很有好感,能给他们特权的皇帝,就是好皇帝,至于大明江山如何,百姓如何,那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不在乎大明江山是什么样子,更不在意大明朝还能不能存在,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特权,在乎自己的田产钱粮。
有这些官员支持,崇祯也渐渐下定了决心,他要迁都应天了。
而且他有了更多的理由,比如:太祖皇帝就是在应天打下大明天下的,这是大明的龙兴之地,这里的代表意义太多了,把应天府作为京师是非常合适的。
又比如:宣宗皇帝就想过把京师迁回应天,最后是因为身体原因才不了了之的,事实证明南国才是老朱家的根本盘,应天比顺天要好。
再比如:先帝中宗皇帝厉害吧,人家也想着迁都应天,认为应天才是最适合京师之地。
种种原因凑到一块,各种理由给够了崇祯皇帝台阶,崇祯也就是顺势下达诏令:大明迁都应天,皇帝巡狩江南。
大明迁都应天是因为这是历代先帝的愿望,是因为这里本就是大明的京师国本,大明迁都和大同党快打到直隶一点关系也没有。
至于皇帝巡狩江南,也是因为大明要迁都了,顺天府不再是京师之地,皇帝肯定要去江南的,眼下提前去巡视一圈,也是正常,皇帝不是跑路,是去江南巡查了。
这些理由说出来别人信不信不管,起码崇祯皇帝和大臣们是有了个一个台阶了,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打包行李,收拾折子,把各种金银珠宝收拾妥当,准备君臣一同前往江南。
而在这个时刻,崇祯皇帝又提出了个问题:“谁来守顺天呢?”
虽然说大明要迁都应天了,但顺天毕竟是大明十二位皇帝的京师所在,有一座座大明皇陵,其政治地位和意义在北国不言而喻,总不能直接把顺天送给张好古吧,总要拼一拼的。
如今皇帝要跑了,大臣们要跑了,肯定要留个够分量的人来坐镇。
而找谁来坐镇顺天府,文武百官又开始吵起来了,谁也不想留下来当炮灰!
如今的京师,一片萧条,商贾士绅纷纷出逃,百姓市井却麻木的留了下来,他们逃是没意义的,逃就是死,还不如留下来,也许有条活路。
钱谦益走在宽阔的街道上,看着一家家紧闭大门的商铺,看着街道上那三两人群,钱谦益叹了口气,大明的京师,全天下人口最稠密,最繁华,最壮观的地方,如今竟然萧条到了这个地步,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听说了么?张相爷的大军就要打回来了!”
“真的?这可是好消息啊,张相爷回来了,咱们就有好日子了!”
“是啊是啊,眼下这过的什么日子,人不人鬼不鬼的,想想先帝爷的时候,再想想现在,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
“这些年天灾**的,还不是皇帝不作为,看看辽东被张相爷建设的,人称塞外江南,可这京师,曾经多少商人士子,多少洋人来朝拜啊,眼下却连乞丐都看不见几个了。”
“真希望张相爷快些来啊,到时候咱们又有好日子了。”
“是啊,打什么仗啊,太平日子不好么.”
街道上偶有的几个人低声交谈着,穿着一身素色圆领袍的钱谦益听着这些人的交流,神情不变,继续向前方走去。
一路回了家,钱谦益身后的小厮将一些酒肉拿出来摆上桌,随后匆匆退下。
如今还能在这顺天府里弄到酒肉,已经是非常不易了,如果不是有客人,钱谦益都不会拿出来。
“钱阁老,一别数年未见,阁老可好?”
听着这有些熟悉的声音,钱谦益苦涩一笑:“唉,尚好,可京师不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