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那里,是建文帝的大本营,而太宗皇帝的大本营是顺天,更何况北方各部不断袭扰边关,无论是为了抵御鞑靼,还是其他,迁都顺天都是再正确不过的了。”
“但大明的经济中心,不在北边啊。”
“大明钱粮之地,精华之地,都在南方,应天府就是掌握南方的枢纽,朝廷自从迁移到顺天,南边就离朝廷越来越远了。”
“朕翻看档桉发现,宣宗平了马哈木后,曾数次想迁回应天,最终都因各种问题而失败。”
“大明的根在南边,如今草原之患平定,大明北方已无边患袭扰,而南方又值开海之际,朕打算去南边坐镇,也好把这两百多年来,离朝廷越走越远的南方士绅给拉回来。”
“南边十省之地,占据了大明精华近半还多,应天府,该修葺修葺了。”
张好古不再说话,他知道,朱由校已经做出了决定。
是啊,大明两京二十四省都是他的,顺天府和应天府都是他家,他在哪住不一样?
更何况如今北方工业改革和新政推行已经全面覆盖,皇帝坐镇南方并无不可。
走出马车,朱由校站在围栏边伸了个懒腰:“回宫以后,朕会让魏伴伴去应天府看一看,哪里需要修葺,哪里需要改进的,都列个折子,朕直接拨款。”
“在南边宽宽心,走一走看一看,等辽东之患平了,朕就正式迁回应天,去告慰太祖皇帝在天之灵。”
江南是个好地方,应天府,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地,帝王紫气就从来没断过。
这里是朱家的大本营,是大明王朝的南京。
其实最适合居中统辖大明的,还是长安和洛阳,可惜懿文太子去陕西巡视新京建造情况回来后,因为伤寒病逝了。
失去了辛苦培养几十年的太子,太祖皇帝也没什么心情和精力去营建陕西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不得不说,明初的陕西的确不错,风水好,而且没什么水土流失,土地肥沃,依旧是当年的八百里秦川沃土。
但如今的甘陕是不行了,虽然张好古一直在推动植树造林,巩固河堤,建造水渠等等方法来恢复植被,但眼下赶上小冰河期,等甘陕恢复过来还不知道要多久呢。
加上考虑到京师百万之众的粮食问题,把京师迁回应天府的确是个好主意。
应天府的位置比顺天府更有优势,这是母庸置疑的。
朱由校有了这个心,张好古自然会去推动,毕竟要等到平了辽患才会正式迁都,眼下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筹备和组织。
回到京师皇宫之中,朱由校下旨要巡视应天府,令司礼监禀笔兼掌印太监魏忠贤替天子视察应天府诸事,督皇城修葺。
这件事在京师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波澜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