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十三章 六部之主,天子剑出!

天子剑!

看到司礼监随堂太监毕云从尚方中取出宝剑。

众人眼睛都直了。

这不仅代表着陛下的信任,还代表着陛下部分皇权。

上至亲王,下至庶民,皆有先斩后奏之权。

自国朝建立,近一百五十载,持过天子剑的,就三人。

太祖皇帝的刘伯温,建文皇帝的徐辉祖,和景泰皇帝的于谦。

刘伯温是奉太祖皇帝之命,监察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的军务。

徐辉祖是奉建文皇帝之命,在靖难之役中,作为南军主将,抵御太宗皇帝的清君侧。

于谦是奉景泰皇帝之命,在土木堡之变后,主持京师保卫战。

三人中。

除却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有辱天子剑之名外,刘伯温、于谦两人,完美完成了两代皇帝交代的任务。

每一把天子剑出,都代表着一场腥风血雨。

这是第四把。

国朝之内,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谢陛下!”

刘次辅接过天子剑,喜上眉梢道。

有了天子剑,清丈田亩的阻力,就又小了几分。

谁敢阻拦,吃我一剑!

“陛下,内阁有奏呈上。”

李首辅看着天子剑就心里发毛,不想在清丈田亩国策上继续谈论,转移话题道。

陛下继位后,杀了很多人,有不少人是身居要位,不能一直空缺。

朝廷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除了礼部、刑部尚书安然外,其余四部,要么被陛下砍了头,要么在狱中自尽。

户部尚书之位,由刘次辅的次孙刘成学填补外,仍有三部尚书之位高悬。

吏部、兵部和工部,凡有左右侍郎无法决定的事,就呈到内阁。

这严重加大了内阁的政务压力。

以往。

内阁三阁老俱在,勉强能分担。

而现在。

刘次辅主动接下了清丈田亩的事,之后肯定会离京清察天下。

到时候。

内阁唯有两人,再承受三部的担子,恐怕就力有不逮了。

“阁老,吏部尚书之位,可有人选?”

朱厚照点点头道。

吏部。

负责全国朝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以及验封封爵、世职、恩荫等。

位高权重。

在朝廷中,有天官之称。

挑选继任者,是重中之重。

“回陛下,臣有三个人选。”

李首辅恭声答道:“吏部右侍郎梁储、詹事府少詹事杨廷和,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陕甘总督杨一清。”

闻言。

朱厚照心中一动。

梁储。

是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侍先皇于东宫。

后来,先皇登基后,诞生了他,又侍他于东宫。

前前后后。

梁储侍奉两代太子在东宫读书。

忠诚,毋庸置疑。

杨廷和。

也是成化十四年进士,那年,年仅十九岁,天才般的人物。

及第后,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

历任云南督学,翰林院检讨、翰林院编撰、翰林院侍读和经筵讲官。

在弘治八年时,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东宫读书。

忠诚,无需存疑。

两人,都是曾经的太子党,而今的皇帝党。

杨一清。

是成化八年进士。

及第后,授内阁中书舍人。

这六部尚书候补的位置,代表了成化皇帝的信任和重视。

多年以后,杨一清没能按照内阁中书舍人的晋升曲线前进,但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陕甘总督,距离九卿之位一步之遥。

鞑靼吉嚢部,收受延绥镇总兵江彬贿赂,转攻大同镇,致使大同镇生民涂炭的奏疏,就是杨一清朝堂上的。

而那后来,锦衣卫去捕杀江彬,还是持杨一清这个陕甘总督的手书,顺利将其诱杀。

朝堂序曲。

算是由此人展开。

“陛下,弘治十五年,杨一清是由前兵部尚书刘大夏举荐,才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

谢阁老出言提醒道。

官场。

虽然是人走茶凉之地。

但是这种举荐之恩,却是不能不报的。

在刘大夏诏狱中咬舌自尽后,文武百官躲之不及,杨一清却不做避讳,为刘家一门收的尸,下的葬。

知恩图报不假。

可那时陛下态度莫名,就敢做出这举动。

这样的人,倘若登上高位,难免让人担心是否会做出逾矩之事。

“君不疑臣,阁老,多虑了。”

朱厚照摇摇头道。

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