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闻言,连忙跪拜谢恩,心中却也暗自庆幸未被当场责罚。朱瀚则微微点头,对朱元璋的决定表示赞同。
退朝后,朱瀚并未直接返回王府,而是转而前往东宫,欲与朱标详谈今日之事。东宫书房内,朱瀚与朱标相对而坐,气氛凝重而又不失温馨。
“标儿,今日朝中之事,你如何看待?”朱瀚轻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关切。
朱标沉吟片刻,缓缓答道:“王叔,标儿自知行事或有不妥之处,让言官有了可乘之机。但标儿所做一切,皆是为了体恤民情,了解百姓疾苦。若因此事而损及太子威望,标儿心中实感不安。”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安慰道:“标儿,你心怀百姓,此乃为君之根本。今日之事,不过是小人作祟,不必过分介怀。只需日后行事更加谨慎,勿让小人有机可乘即可。”
朱标点头应是,心中却暗自下定决心,定要更加努力,不让王叔与父皇失望。
“王叔,标儿还有一事相求。”朱标突然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何事?”朱瀚问道,心中已有所预感。
“王叔,标儿欲加强朝中人才培养与选拔,以充实朝廷实力。不知王叔可有良策?”朱标诚恳地问道。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太子能有此远见,实属难得。略一思索,朱瀚缓缓答道:“标儿所虑极是。朝中人才济济,但亦需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你可提议设立专门的学院或书院,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同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培训,确保他们既能胜任其职,又能不断进步。”
朱标闻言大喜,连声道谢:“多谢王叔指点迷津,标儿即刻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满意之色。
数日之后,朱标在朱瀚的支持下,向朱元璋提出了设立皇家学院的建议。朱元璋闻言大喜,认为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当即拍板决定设立学院,并命朱标全权负责此事。
朱标不负众望,迅速组织人手筹备学院事宜。他亲自挑选学识渊博的学者担任讲师,又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学子入学。学院很快便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前来求学。
与此同时,朱瀚也在朝中积极运作,为太子争取更多支持。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为太子举荐贤能之士;在朝会上为太子发声,阐述太子的治国理念与政绩;私下里与朝中重臣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然而,就在太子与朱瀚努力巩固地位之时,燕王朱棣却在暗中积蓄力量,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只因出身稍逊一筹,才未能继承大统。但朱棣心中却从未放弃过对皇位的觊觎。
一日,朱棣借宴请朝中重臣之机,暗中试探众人对太子的看法。席间,他故作无意地提起太子设立学院之事,言语间不乏讽刺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