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市,乃外夷不获已于中国,非中国不获已于外夷。”
“军事同样错判。”
“知火器,却不擅火器,知海战,却不善海战,自以为‘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又或谓夷登陆则技穷’。”
“昔日俯首称臣,唯唯诺诺之倭人,已连年犯境,北上蒙古更是已入主过天下,然时至今日,天下却依旧给不出办法,贼人之心不死,华夏故土难安,如今大明千秋鼎盛,但华夏之地,已有积贫积弱之象。”
“经年之后,神州危旦,已有征兆。”
“宋元数百年,儒生依旧没能给天下一个解决之法,反倒是开始捂着耳朵,装作视而不见,对天下的客观规律熟视无睹,天下已然处在一个‘变’的边缘。”
“不进则退!!!”
“教条框架下,对于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事物,都会以一种鄙夷的心态去对待,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下,依旧不思进取,不思悔改,仍死守着死板陈旧的所谓正统观念。”
“只知应坚持国家大义,却不知如何捍卫这种国家大义,最终大义也不可保,流为空谈。”
“天下士人需睁眼看世界,修正自己对天下的认知跟看法。”
“.”
望着这篇长篇累牍的文章,很多看完文章的士人,都是齐齐沉默了,眼中带着几分迷茫跟慌乱,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跟他们以往受到的教训截然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这让他们心中生出了一丝茫然。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便是指责儒家之学,自汉代之后,就已跟不上天下的脚步,即便勉强跟上,最终却害的宋鼎盛败亡的结果,所谓变局,首当其冲要变的是‘儒学’!
是他们从小学习的经史子集。
也有一些士人很敏锐的察觉到,夏之白特意提了下‘秦汉’的用意。
无他,太快了。
自夏商周三代,国祚可谓绵长,而自秦始皇横扫一切后,后世朝代更迭大大加快,短命王朝更是比比皆是,最长的两汉相加也不过是四百年出头。
而真正的原因,其实夏之白也说了。
便是武力!
而这是齐桓公称霸之后,就已渐渐凸显出来的道理,在周代中后期,‘道德’其实就已经彻底让位于‘武力’了,只不过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文人对道德的自我标榜,试图继续压制‘武力’,而在宋代达到了顶峰,然随着蒙古人的野蛮冲锋,儒生构建出的以文御武被彻底击溃。
儒家兜售的这套体系再度破产。
只要还有武力,道德就只能屈居次席,而儒学自上次失败之后,便选择将自己耳朵盖起来,开始了掩耳盗铃,以为只要自己闭关锁国,就无人会发现自己,也就不会引起外界注意,但就如夏之白所说的,外界对华夏的窥视,从来没有停止过,装作没看见,只是在自欺欺人。
落后就要挨打。
而现在天下的治国理念,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这就是真正要‘变’的点!
秦一统天下,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武力已压过了所谓‘道德’,而天下发展上千年,却又走回了老路,只不过在蒙古人的冲击下,这个被历史不断规训的结果,再度为世人唤醒,也被夏之白重新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