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宋代沈括编写的《梦溪笔谈》中的‘会圆术’,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公式,那得到的结果自然是有偏差的,而大人主张的算术要精确无误,这本身就自相矛盾了。”
“此外还有所谓的磁学,光学。”
“里面的的一些‘磁偏角’、‘碍’、‘声音共振’等概念,即便我等都深感头疼,将其编入教材,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而且天下只怕少有人能教授相关的知识。”
“诸如此类的数不胜数。”
“我等认为大人的想法太过不切实际了。”
“也太过枉顾实际了。”
“我不否认大人想统一天下教化的心是好的,但就目前的现实条件,的确不允许。”
“大明没有这么多‘能人’,也没有这么多全面的‘教书夫子’,这些教材若是真的传播下去,只怕寻常士人都要苦学三五载,又何谈没有识字基础的普通学子?”
夏之白点点头。
方孝孺说的问题很实在。
一直以来,天下士人主要学的是‘圣贤书’,真正精通算术、天文的少之又少,而这些人一般都敝帚自珍,很少会教给他人,他这一整合,相当于将这些知识全都下放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知识量,不亚于让人重头来过。
夏之白道:“方学士所言极是,但有困难在所难免,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文章方面,自然是以通俗易懂为主,毕竟他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很杂,太过文学性,太过注重辞藻,反倒是本末倒置了。”
“文章以简白为主。”
“而有关算术、杂学等方面。”
“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难以理解,那就换一个说法,用大众能够理解,能够轻易接受的说法,将一些说法简单化,简略化,初学阶段无须在意是否完全精准,只需注重思维培养就行。”
“在教材上一切从简。”
“不仅要化繁为简,还要主动化简。”
“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简单的东西通俗化,让人更易理解,而且若是一个概念,如此的晦涩难懂,那或许是这个概念本身描述出了问题。”
“而且定义也并非只能有一个。”
“初学用一个通俗的。”
“等真的学到高深处,再用精确的描述也可。”
“先将学习的难度降下去。”
方孝孺蹙眉,面露不悦。
夏之白这一说,岂不意味着,很多都要推倒重来?
夏之白也看出了方孝孺的不情愿,语重心长道:“教育的事马虎不得,粗心不得,大意不得,必须慎之又慎,唯有让上至朝廷,下至普通学子都能接受,这才担得起教化天下的重担。”
“我等身为朝廷官员,又岂能半途而废?”
“只能劳烦诸位辛苦了。”
夏之白朝两人微微拱手。
见状。
方孝孺面色稍缓。
虽然不太乐意,但也无法反驳。
而且此事已经被定下了,他就算反对,又能反对到哪里?
最终还是得继续。
方孝孺道:“那就依大学士的吧,只是这样一来,这教材只怕没个几年都出不了,相关的任务量十分的大,无异于编纂一本旷世大典。”
夏之白笑着道:“时间不要紧。”
“保质保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