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282章 宫里宫外(十九)“类己”

而对王安来说,这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此时距离他王安自己的死,竟也不足一年了。

朱常洛登基之初,照例大赏东宫旧人,结果王安的职位是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巾帽局。

按理说,新君刚刚登基,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万历年的旧人,因此东宫的几个重要宦官先做秉笔太监,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王安作为朱常洛心腹,居然只是掌管巾帽局,这就多少显得有些落寞了。

如果对比一下,在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才来到他身边的宦官,如邹义、李实二人,比起王安陪伴朱常洛的时间整整少了七年,然而前者掌尚膳监印兼提督东厂,后者掌御马监印,而且二人同时也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不论从权势、影响,还是个人利益(油水)来说,王安执掌的巾帽局都完全不能和邹、李二人相提并论,因此很多人——包括当时之人、后世之人——都觉得朱常洛这是待人不公。

不过,高务实倒是觉得大家在这件事上可能冤枉了朱常洛。

首先,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王安的年纪已经五十出头。当然,这个年纪本来不能算太大,因为之前六七十岁依然手握大权的宦官先例不是没有,但史书明确说过王安的身体状况——他一贯身体不好,甚至因此不肯多说话,仅仅是为了“养气”。所以,如果兼任了太多要职,王安估计没有太多精力来处理。

其次,王安虽然交往广泛,但史书又说他在公务上非常严苛,这样的人如果贸然委以要职,尤其还是在新君继位之处,的确恐生变故。

最后,王安虽然职务相对不显赫,却依旧是朱常洛的首席智囊。

朱常洛在位时间仅仅一个月,其发布的诸多政令,包括皇帝用内帑补发军饷、启用一批东林党人、处理朱翊钧遗留人事等等,基本上都是王安在主持。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在朱常洛登基后,王安的份量其实依旧举足轻重。那么,按照王安的资历,等过几年神宗旧人都被清理干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很可能就是他的。很有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常洛才先只给一个巾帽局让王安干着。

可惜谁都不知道,朱常洛苦苦熬了几十年才等到的至尊之位,他却只坐了一个月时间。接着便是着名的“移宫桉”。“移宫桉”很精彩,不过这里暂且不必细说,只需要简单讲讲。

移宫桉的主角李选侍是朱常洛的侧妃,在朱由校生母去世后,朱由校一直由李选侍照顾。朱常洛驾崩之后,李选侍把朱由校藏在身边,不允许其接触大臣,并与已经是太妃的郑皇贵妃结成政治联盟。

郑皇贵妃不满足于太妃,一直谋求太后之位,而李选侍则谋求皇后的封号,并挟持了朱由校与朝臣讨价还价。然后东林党一众朝臣在朱常洛驾崩当日冲进了乾清宫,把朱由校给抢了出来……后面还有朝臣与李选侍的几个回合较量,这里暂且不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