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的问题,本身他也没多上心。
他只是有些羡慕博望侯景旸。
说起来,景旸还是在他之后进入的侍从室。
现在人家靠着一本《万国图志》,不仅名满天下,而且大获皇帝支持。说起来那都是汉代的张骞在世了。
朝中上下都明白,这次对台、吕的移民就是乘着这个东风起来的。
至于皇长子那一套,想来也是如此。
这帮财迷想着钱,他还得想着正事才行。
与景旸既然有同僚之谊,这个时候倒也不妨拜访拜访。
对外界多了解,和皇帝奏对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秀一秀’,以此展现自己对外很包容开放的态度。
与此同时,他可是外务官,皇帝一定会问起将来大明如何对外的问题的。
想到这里,他也只得收起闲心,准备出门。
……
……
话说另外一边,
朱厚照终于‘按捺不住’,开始着手于一些‘对外政策’的调整了。
当年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定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啥叫不征之国?往深一点理解就是咱老朱家以后就安安心心的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收拾好,做好自个儿的皇位,管理好自个儿的臣民,可别动什么外面的心思。
原话叫: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瞅瞅,朱元璋发了话的,当然了,老朱的一些个政令,他的后世儿孙没少推翻的。
朱棣就推翻了不少。
不过在世俗观念很重的环境中,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说。
日本有银山、吕宋有宝地,这都让朱厚照混过去了。
但是如果要把载垨的那一套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说,则需要一些预热。
这也是他没有立即答应载垨的理由。
这家伙是只为他的心意,其他不管的,但朱厚照自己却不能同样愣头青。
他得释放一些政治信号。还需要为军制革新铺路。
所以他来到了陆军学院。
陆军学院坐落于西城,自建成以来不断扩大规模,如今的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三千,
并开设了政治理论(四书五经)、历史、大明地理、作战指挥、组织训练、兵器运用、军事基础理论与技能以及军事学等多个课程。
陆军学院对于明军最大的改变,就是在这二十年间为各个部队输送了一大批不仅识字,而且是具备基本政治素养、历史常识和作战指挥经验的军官。
这对于军队面貌的重新塑造起到了巨大作用。
尤其20岁到30岁这一批军官,他们在刚懂事的时候就被灌输汉唐大国、炎黄子孙、巍巍皇汉这样的民族概念,同时他们所感受的大明也是四方来拜,天下无敌的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