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珪致仕以后,刑部尚书由刑部侍郎赵慎接任。
赵慎是原南赣巡抚,正德初年以来,官场在朱厚照的带领下掀起了一场‘京官、地方官’移形换位的重要变化。
这个变化并没有多么杀人流血,也没有改变重要的祖制。
皇帝只用了一种办法,就是大力提拔地方上做得好的官员。
赵慎是第一个。
此后如杨廷和、王琼,以及新任工部尚书何鉴,都是这类情况。
与此同时,皇帝又陆续将亲信之人派往地方,如现任四川巡抚费宏、河南巡抚彭泽、福建巡抚丰熙等等。
用脚投票嘛,现在的人京官、地方官哪个更香那还用说么。
赵慎之所以提拔迅速,还在于他以实务见长,在文坛之中并无显着地位,本身也不属于清流,如此背景使得他只得依靠皇帝。
当然,他还有个更加不得了的学生,严嵩。
但最近严嵩遭遇了困境,令他有些担心。
下朝之时,严嵩还避着他,仿佛知道自己是个‘瘟神’。
不过赵慎可不是那等势利之人,他自己在人群中找到严嵩的身影,快步追了上去。
于是皇宫高墙之下,石板路上,众多人都能看到师徒两人同行的画面。
“惟中,怎的今日走这么快?”
严嵩内心有些温暖,紫禁城是人走茶凉之地,没想到他这个老师还有几分情义,“学生……不愿给老师添麻烦。况且是不必要的麻烦,总归要等这阵子过去。”
“若真是那样,世人又如何看我呢?”
只简单的这样讲了一句,赵慎便不再多说了,他提步催促,“一起走吧。”
严嵩只得跟上。
一人红袍,一人蓝袍,缓缓而行。
“今日陛下借张公实致仕,暂且按住了此事。不过那些人来势汹汹,你我不在内阁,也不知道得有多少封奏疏,惟中,你这次是怎么了?”赵慎提起这个,还真是为他担心。
“老师放心,学生的事其实简单,不必为我忧心,只是,名声怕是不好了。”
这年头,名声和事情本身无关,看你站在谁的对立面。与李梦阳、边贡这些清流不对付,那么这帮人自然会给他冠以奸臣之名。
“倒是内阁要以八人名单呈于陛下,这八人,内阁必占四人,剩余四个人若出自各部尚书,老师和兵部齐尚书是必占其二的。”
内阁没得想,清理八镇军屯这么大的事,内阁作为百官之首如果躲在一边,那无论怎样也说不过去,兵部尚书齐承遂是杨一清的老部下,杨一清不好在这个时候护短。
至于刑部尚书赵慎,他的一切根基在皇帝。
所以这件事,他也脱不开。
关键是剩余八镇的屯田,哪个最简单。忠心和当傻子挑最难的是两码事,而且其他七人巴不得你挑个最难的呢。
“依学生所见,甘肃有肃王和韩王,大同有代王,辽东有辽王,山西有晋王和沈王,此四镇皆有藩王,也必定与如今朝中之事脱不开干系,自然的,要做成做好难度也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