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九十一章:戚刀
匠户们连忙应道:“回……回皇上,小民们都记下了。 ”
万历看着这些匠户,见他们神情犹犹豫豫的,似乎一脸痛苦,便问道:“怎么?你们没有信心办好这件事么?”
匠户们面面相觑一番,终于有一个鼓起勇气,带头说道:“回皇上,这火铳该如何制造,以及该制造多少,那是军器局的大人们和兵仗局的公公们决定的,小民们无法……无法擅自决定,如果逾了规矩,是要挨罚的。 ”
“有这等事?”万历疑问道。
“皇上,”殷正茂说道:“自古以来,京中兵器,都是由兵仗局监督,军器局管辖的,他们所言确是实情。 不过既然皇上开了口要统一制造火铳,微臣回京后告知下去,自然可以实行。 ”
万历听了,只觉得有些不对劲,兵器种类繁多,需要改造创新的地方不知道还有多少,难道要自己一一去发现,再告诉殷尚书,再通过那些官员,然后才让工匠们开工?怪不得各地匠户工艺参差不齐,原来他们长期受到上级压迫,自己没有权利改造创新,让外行的人管理内行的人,这样子生产出来的兵器又怎么会好?
“兵器的制造,本来就应当是匠户们的事情,怎么能受他人牵制,依朕看,以后这军器局官员,都在匠户中择优选任吧,原先的官员,交由吏部改任他处。 至于兵仗局的太监。 朕自有安排。 ”
“皇上,这样做恐怕不妥,”殷正茂说道:“匠户们都是匠籍,依照我朝祖制,他们是不能出仕地。 ”
“匠籍?入了匠籍,便有这么多限制么?”万历心中暗自感慨:不能出仕,又是不能出仕。 明朝有多少人不能出仕?孔子说“有教无类”,世人尊孔重儒。 为何这一点公平却做不到呢?
“这匠户制度自何而来,具体又是如何,都说与朕听听。 ”
殷正茂说道:“皇上,元朝人户分为三等,分别是民、军、匠,太祖皇帝建国后,承袭元制。 除民籍外,军籍、匠籍都不能出仕,亦不能擅自脱离原籍。 我朝匠籍,据微臣所知,约有十四万人,他们世代承袭,不准分户,若是京城匠户。 则归军器局管辖,若是地方匠户,则归各地都司卫所管辖。 另外,各地地方匠户,每过三年,都要到京城中服役三月。 称为轮班,后来嘉靖皇帝看匠户逃亡者太多,故恩赐地方匠户,可以缴银代替轮班,所以其实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匠户来京了。 皇上刚才说的召各地匠户进京,恐怕还要额外许之以利才行。 ”
“怎么?莫非他们以前来京轮班,朝廷没有给他们薪俸么?”
“回皇上,没有。 ”
殷正茂说得干脆,万历听得心惊,不由得看了看身后的这些匠户。 问道:“朕问你们。 你们平时养家,靠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