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限制和检查下,这个启动过程持续了整整三天。
直到正月十七日上午,瀛洲五号才在工匠们的监督下,开始自主学习。
瀛洲五号体内的数据会通过线路同步出来,供工匠们直接观察、记录、分析其作用。
根据工匠们的观察,瀛洲五号体内的数据量正在快速增长,他们的身体随着数据变化动了起来。
不过都只是最简单的有节奏的抖动。
有时候是全身抖动,有时候是部分抖动,偶尔会停下来,偶尔会改变频率。
机体上抖动的部位,与产生的数据内容都是直接相关的。
他们正在自行编写和测试完整的驱动。
构建控制和使用身体、躯干、鳍足、嘴巴、音响、录音、录像设备等等。
八台机器编写驱动的顺序大同小异,生产的数据也是大同小异的,最终的功能也是非常类似的。
十三天之后,二月一日。
八台瀛洲五号复杂智能机器先后恢复了平静。
工匠们一直在关注他们体内的数据,直到他们完成了完整驱动编写。
现在已经开始处理其他的学习资料,按照机器的逻辑解析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数据模型。
所以体内数据库记载的数据量还在继续快速增加。
七天之后,二月八日日当天,植入了机械数据的两台机器,在同一天完成了数据模型构建。
又过了八天之后,二月十六日这天,所有机器陆续完成了自己的数据模型构建。
机器的数据也不再大规模的增长,只是会继续记录所有的系统日志。
工匠们导出了所有机器编写驱动和数据模型,根据相同机器不同数据和相同数据的分类对比。
机器被放在试验场地等待,不做任何的直接操作和干涉。
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月,一直到三月十七日,八台机器都没有特殊的变化。
工匠们也认为,采用相同数据的两台机器,最终生成的数据模型之间,差距也是非常细微的。
近似于同一台机器两次运行相同学习数据形成的结果之间的误差。
采用不同数据的机器生成的模型之间的差异,也基本符合它获得的数据资料的差异。
这就是机器直接处理各种事务的典型效果。
投入的东西和得到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料的,或者说是可以复现的。
工匠们没有发现异常,也就是自己这个实验期待的东西。
所以这个实验可以算是在寻找异常。
三月二十一日,第一轮实验的第二阶段开始。
工匠首先将八台机器的数据库备份存档,以备以后做不同阶段的还原测试。
备份采用相同型号的数据仓库整盘复刻的模式。
还原的时候也会直接更换数据仓库。
备份完成之后,测试工匠开始主动下达命令,要求瀛洲五号在实验水池内按照命令移动。
八台机器各自按照命令做出了动作,并且留下了正常的数据记录。
工匠不给命令的时候,八台机器就都安静的躺在水中,完全没有自主移动的倾向。
实验继续进行了一个月,仍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机器仍然精准可控。
工匠们期待的异常情况仍然都完全没有出现。
瀛洲五号目前的所有反应和表现,都与传统的单体简单智能机器并没有本质区别。
甚至于,由于没有专门的伪装和模仿人类的数据模型,它们给人的感受比简单智能机器更像机器。
不会故意模仿人的特性,主动或者被动跟下达命令的工匠们聊天打趣。
五月一日,第一轮实验进入第三阶段。
首先仍然是备份数据库,仍然是整盘复刻的方式。
然后工匠们开始按照统一的日程表和话题表,与完成了数据模型构建的八台瀛洲五号机器直接谈话。
观察和记录谈话过程中对方的回应,记录对方数据库中增加和改变的数据。
模仿人类的机器智能在大明已经出了三十多年了。
完整的机器智能学习创造系统,也已经完成了整整二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