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维电池的革命,反重力装置也渐渐从太空和军用上逐渐朝民用方向进行了转移。反重力车便是这一转移下的直接产物——从设计上和概念上,它完全符合科幻作品中对未来汽车的幻想,拥有近似于民航客机的速度和全地形的适应性,同时还拥有舒畅的小空间设计。
但怎么说呢……二维电池革命是革命了,但还是不怎么彻底。
至少迄今为止,都没有能够解决二维核反应堆的稳定运行问题。
是以,反重力汽车的续航依旧是个大问题。在月球上还好一点,续航能够到四百公里左右,但在地球上,这个距离就只有六分之一了。因此,目前所有的反重力车,真正投入使用的场景都只是在低引力地区。
进入加速器实验室,叶铭见到了主持高维物质分析课题的曹新教授。
叶铭看到曹教授即便在迎接自己,视线也依旧瞟向办公桌上的投影,随口问道:“还是没有数据吗?”
“有,又没有。”曹教授招呼着叶铭坐下后嘴角浮起一抹苦笑:“现在理论支持还不完善,每样特性都要我们做大量的分析,而且还要考虑到测量误差问题……再加上现在加速器整日的忙个不停……我们做实验的排期太难了。”
叶铭嗯了一声,微皱了一下眉。
曹教授在这里已经呆了三年,自从三年前人类获得苍蓝星人给的“斯兰齐物质”之后,就一直在分析斯兰齐物质的各项特性——叶铭只是给出了一个方向,认为苍蓝星人的斯兰齐物质是高维空间的物质,然后也给出了斯兰齐物质的主要特性解释,认为高维物质具有天然的空间回归性。
除此之外,叶铭对实验就再没有提出过更有价值的支持了。
这一次,他在太约连续呆着,而且随着战事的顺风顺水,他也就有了时间每天来实验室这边看一看。
只是每天看,都没有太大的进展,或者说……没有任何进展。
而众所周知,一个实验类的科研项目,如果三年都没有进展……那是不怎么能够活得下来的——特别是这种要动用超级加速器的、每一次实验成本都巨大的科研项目。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这个项目不是叶铭提出来的,按照曹教授的影响力,恐怕早就被喊停了。
叶铭一边沉吟,一边望向投影。
投影上显示的依旧是斯兰齐物质的“原子”结构——三年内,曹教授的团队已经用加速器轰了十几次,但依旧无法完全轰开它。
甚至,由于测量精度的缘故,都无法获知数据是否真实。
“叶院士,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在月球这边的干扰太多了。”曹教授替叶铭沏了杯茶后迟疑道:“快子探测器虽然更灵敏,但又因为过于灵敏,从而使得它很容易误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