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现金是要流通才能产生价值,而经济永远存在炒作!
故事三: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
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
这样,虚拟经济就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
这样泡沫经济产生了。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
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烧饼店裁员了-——失业;
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故事四:
俺们这个村,以前有种菜卖菜的、有养猪卖肉的、有种粮卖大米的、有种果树卖果子的、有开厂生产家电的、有村长修房卖房的。
其中,种菜的种2万斤能卖2万元。养猪2千斤能卖2万元。种粮卖大米的1万斤能卖2万元。种水果5千斤能卖2万元,开木材厂的一年也能能产5万元。
村上的铺子价格也合理,一年房租几千块,不管是卖菜的,还是卖肉的都能接受,都有自己合理的利润。
总之这个村应有尽有,一直能保持平衡发展,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才。产品互相买卖,有肉、有饭、有水果吃、有家电用、有房子住。
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的好,余钱也一天比一天多。
但是,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建房子的,在村子里修了很多房子,告诉大家可以来买,如果钱不够,可以由村长出面帮忙到钱行去借,于是就有人买了。
第一年卖10万一套,卖肉的买了,欠了8万。第二年卖20万一套,卖米的急了,看着卖肉的赚了,也买了,欠了15万。第三年卖50万一套,卖果子的也买了,欠了40万。
就这样村里有能力的人都买了高价房,那个建房子的是赚大发了啊,不但把他们以前的积蓄赚了,还让他们后20年赚的钱都源源不断的流给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