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走向何方?”当战争结束后,卫铿集群内在如此话题上,一些“自我和社会文明发展关联”的讨论越来越多。这种一个个自我想法的逻辑解析,重要性不亚于战争时期卫铿任何一次对“消灭外部”问题的思考。
在公元2433年开春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
随着二十艘船舶在珠江上开通了航线,卫铿的定居模式不再是单一的聚落,而是上百公里范围内,四十条河道上,一系列的单一烟囱厂房、居住地,防御碉堡集成据点星罗棋布。
近古信息工业革命时期,也就是二十一世纪,产业的配套,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线达成。
某个心血来潮想要自造一辆汽车的家伙发现自己缺一些零件,沿着交通线去找,河东王村在做螺丝钉,河西李村在做扳手,买了这两样东西,觉得还要电焊,哦,向北走两公里,找钱老板,他的厂能造,然后发现自己缺轴承,没关系,仍然能在交通网范围内找到可以给自己供货的厂家。而这就是产业配套区。
卫铿现在的工业技术并不复杂,其实一整个产业园就能装下来!十九世纪末期工业模式就是点模式,西方列强完成一两个产业园的工业城市后,就能在海外开辟大量殖民地为中心供应原材料。
但是卫铿要的不是这种蒸汽机中心锅炉对周围输送压力的文明模式,而是电力体系上所有点并联后,一起通上电的共同发展模式。
在最初的居住地到现在的新聚集点,一船船红砖,沿着河道网络找到合适地皮,然后直接占下来,建造大院子,对该地区的原材料就地加工。
每一个据点上只有二三十个卫铿,当然了,随着今年的商人们试探性送来了犯了事避罪的青壮年,有些厂子内的雇工数量已经大于了卫铿的数量。
某种程度上这种分散式据点分布,是卫铿让这里的本地人们更容易习惯于和少量自己相处。而不是在一个地方被大量自己包围,产生恐怖谷效应。
而卫铿这样规划,将自己的潜力放大了!河道上百个据点,每一个据点在河道船舶沟通下维持着统一生产力的同时,也有着比单一产业园更加强大的扩张力。
至少,一个据点就一个楼,外围都是空旷地带,只要人来了,随时就可以扩建!
整个粤地至少二十个人类大型聚落,五十万幸存者。
现在卫铿在平原上完成了对其余基因群落的排斥。下一步就是需要把这个时代的人类吸纳到平原上,一体化整合。
现在在每个据点内,组织生产的卫铿正拿着教材对新加入的雇工们进行再教育,灌输旧时代生产知识,同时让他们理解自己与社会运转过程的关系。
在平原上,卫铿正在积极努力和人类交流,试图建立一个社会秩序。然而在外围区域探索的卫铿却在进行着破坏,肆无忌惮,放弃了底线的破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