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杏山塔山的撤退,宁远的固防,辽东战事暂时告一段落,虽然松锦之战的后遗症依然在朝堂上荡涤,为了战败的责任,百官继续扯皮,陆续有官员和将领被惩处,但因为陈新甲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提出“议和”的之策,没有议和,也就没有轩然大波,加上御史言官都出京,总体来说朝堂还算是安宁。
另外,洪承畴的祠堂持续在修建中。
朱慈烺并没有阻止,一来他无法解释情报的来源,二来他要让天下人知道,并非大明负洪承畴,而是洪承畴负了大明。
……
乾清宫。
崇祯帝放下手中的密报。
太子和刘宗周对谈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的写在了密报里。
崇祯帝眼睛里满满地都是苦涩。
是啊,国事衰败君王有责任,但士大夫就没有责任吗?你刘宗周空谈的仁义道德真有用吗?
太子说了他一直想要说的一句话。
忽而又怒,朱慈烺好大的胆子,君王的责任岂是你能说的?一怒之下就想要将太子唤到面前呵斥,但话刚要出口,忽而又忍住了,骂太子有什么用,关键是给太子找一个好老师。
念及于此,崇祯将吏部的那份奏疏抽了出来。
……
一连三日,朱慈烺都在城外校场操练兵马,除了督促将士们,他自己也加紧锻炼弓骑和武艺,每天都累的直不起腰。皇太子都亲自下场练习了,京营三万将士自然无人敢懈怠,不论练习鸳鸯阵的长枪兵,还是操枪的鸟铳兵,都是严格操练,勇力向前。
而在这三日之内,流贼在河南境内又连续的攻陷劫掠了两座县城,两城县令都以身殉国,其中一人更是正襟危坐于县衙大堂之上,等流贼进入便破口大骂,结果被流贼乱刀砍死。文官如此刚烈,但两城的武将却都是软蛋,流贼兵临城下,一矢未发就开城投降了流贼。
朱慈烺心情越发沉痛,同时也越发了解到御座上父皇的痛苦和悲愤。
这一日,有了董朝甫的消息。
一老头自缚跪于大校场营门之前。
一问,原来是原蓟州参将董朝甫。
“传!”
朱慈烺坐于中军帐内。
董朝甫被带入中军大帐。
花白的头颅,褴褛的衣衫,如果没有人说,还真难相信这老头曾经是蓟州的参将。
“罪民董朝甫叩见殿下!”
董朝甫深深叩拜。
朱慈烺冷冷扫他一眼,不给他松绑,只摊开他的旧档:“董朝甫,辽东宁远卫人,天启三年,建虏游骑掳掠宁远,董朝甫弛报宁远,令建虏知难而退,天启四年,蒙古犯蓟镇,游击董朝甫与敌血战,斩二十首……崇祯二年,建虏绕道入塞,董朝甫率部与建虏在遵化血战,全军一千六百人,生还者不足一百,董朝甫身受重伤,仅以身免。所以本宫就不明白了,像你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抗拒本宫的诏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