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出现如此多的人员?
据当地官员解释,原来这个路段一共有三个收费站,后来撤掉了两个,但是这两个收费站的人员却都没减,都流动到仅存的一个收费站中,而向企业借用的个人后来由于有些企业改制,这些员工也就都留了下来。
这个原因与大部分政府机构臃肿的原因差不多:竞争上岗机制无法落实,即使岗位裁撤,人也无法裁撤;人浮于事,不少人占着编制不干事,政府机关只好到处借人干活,借过来的人又通过种种途径留下来。
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进六千人,公务员队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而是机构臃肿,平均每二十八个老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公务员,即供养比例的全国平均值为二十八:一。
也不是没有人强力推动这项改革,不断提出精简机构的措施,然而,机构臃肿是一个周期性顽症,反复治、不断改,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而且每一次精简之后是更大的膨胀,因为精简掉的多是没关系,真正干事的,这些人走了,运转就不畅了,所以还是得进人,不管是所谓的“借调”还是“临时工”,总得有人干事。
所以机构精简就像戒烟一样,很多人是戒一次烟,烟瘾反而增加一份,一个讽刺官僚膨胀的最新桥段是说九十年代饭店服务员见到所有客人都一律称呼为老板,而现在逐渐将此称呼改为“领导”。
社会词根的变化反映社会强势力量的变化,“老板”代表的是市场主体,而“领导”代表的是官僚集团,称谓折射出社会现实发生的微妙变化。
与其说机构臃肿是政府的顽症,倒不如说是政府的本性,因为政府代表的是权力,而权力具有扩张的本性。
一定数量的公务员有利于维系国家政治生活,但公务员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具有利益共同体性质的官僚集团。官僚的扩张是政治改革最大的阻碍力量。这是因为,官僚集团的扩张与政治改革的方向相悖。
政治改革的方向是“小政府、大社会”,而官僚集团越庞大就越保守,改革就越难。
官僚集团的人数扩张必然带来权力的扩张,权力的扩张反过来又带来人数的扩张。当更多的人涌入官僚集团,这个逐渐庞大的集团就会逐渐表现出天生的保守倾向,不仅不会推进改革,而且会千方百计阻挠改革。
财政收入增幅与国民收入增幅的差距过于悬殊已经引发社会整体不安,而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养活庞大的机构冗员。
虽然现在这样的矛盾还不算十分的突出,但在不久之后肯定会凸显出来,而那时候也许就是他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陆政东看来,几次机构改革只是被迫而为之,有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味道,这种精简很难真正起到实质性的效果,这一点从公务员越来越热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大家拼命都想往这里面钻?
道理很简单,公务员也好,干部也好,社会地位高,有面子,至于收入,稳定,表面上收入并不怎么样,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算是最普通的公务员,绝大多数都高于社平工资,至于干部就更不用说了。
有地位、有面子、有里子,自然也就趋之如骛了。
真正要消除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的状况,其实也根本就不用提什么机构精简这样让很多体制中人敏感无比的话题,而是要规范权力运行,规范公务人员的行为和收入的逐渐透明。
当权力逐渐进了笼子,行为受到约束,干得不好可以辞退、真实收入受到影响,外面的人恐怕就不一定会这样趋之若鹜了,而里面不少人恐怕也会萌生去意。
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遭受到的阻力显然要小很多,所以陆政东的想法是安俊义去中编委办公室。
中编委由总理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与机构改革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司和地方机构编制司承担,实际上安俊义要去的就是地方机构编制司。
刘振强还兼着人事部的职务,这样调动安俊义也不用很费事。
陆政东希望安俊义一来是在部委锻炼,二来也是做些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便为将来做准备……(未完待续。。)
read3;< 更新更快 就在笔趣网 www.biqu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