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型国企步履艰难的境况,柳俊重生前,了解过一些,基本上,朱飞跃与赵彦的话,都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包微沉重。
这是每一个国企在转型阶段都碰到的问题。
有时候,历史的沉淀不见得全是好的。
悠久的历史,固然能沉淀深厚的技术积累,习时也会产生许多牵绊和负担。
譬如数量庞大的退休干部和工人,比如许多国有企业固有的福利。
加在一起,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这笔开支,自然是要算在成本里的。
产品价格偏高,竞争力自然就减弱。
长风公司,目前就面临着一今生产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
但是,假设全面停产,那就不是亏本的问题了,而是生存问题。
最基本的运作都维持不下去。
同时,体制僵化是另一个难题。
很多缺陷和不足,或者说市场出现的机遇,不是没有人看到。
甚至会有很多人看到。
国有企业并不缺乏眼光敏锐的人才。
但关键是看到了,也没办法。
一个,僵化的内部运作机构,全然不能有效的处理这些讯息。
大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接起,甚至事情关己也是高高挂起,不到火烧眉毛,没人愿意采取什么行动。
与体制僵化同时并存的是思想僵化。
端惯了铁饭碗,吃旧了大锅饭的人,示论干部还是职工,总是自动自觉地等待着上级的安排。
计划经济的影子深深地打下了烙印。
多年以来,大家都形成了一个习惯,一切信赖上级。
反正你得管好我的事,生老病死,都有单位管着呢。
只是大部分人都不曾想过,单位有一天靠不住了怎么办!这在计划经济时代,甚至是改革开放初期,都是全然无须去担心的问题。
职工有单位管着,那单位又归谁管着的呢?国家!这么大一个国家,还能让工人饿着?不料这个情况还真就降临了,好像是一步一步降临的,又好像是悠忽而辜。
忽然之间,原先早漪保收的铁饭碗靠不住了。
要下岗了!要自谋出路了!有人不解,有人愤懑,甚至有人不断上访!但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这个铁的现实。
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柳俊现在没有心思考虑这些成因,他更加关注的是改变的办法和出路。
貌似在他的记忆之中,国有企业改制,主要走的就是股份制的道路。
但是这个股份制应该怎么搞,怎样才是最佳的方案,却不是由他柳俊一个人说了算的。
柳俊也没打算充当救世主!好在柳俊也有应对的方法,那就是专家策略”。
“老朱,老赵,厂里这样子下去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柳俊双眉微蹙,说道。
朱飞跃与赵彦的目光碰到了一起,悠忽又各自移开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