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西线,战局也是在朝着有利于德军的方向不断上演。英法联军在塞纳河地区的攻势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一个月,并成功向前推进了近10公里;然而在这看似胜利的背后。却是包含着超过20万人死伤的这一惊悚的损失数字!而在同一时间,德军在整个西线的全部损失也只有1.5万人出头。如此夸张的战损即便是在战争初期的边境战役中也没有出现。尽管英法两国在战报中百般掩饰,但由那些无孔不入的美国战地记者们所披露出的战斗细节,仍是让世界对英法稍稍看好了一些的中立国为之大跌眼镜。如果英法连处于最为弱势时期的西线德军都无法获得有效胜利的话,那这场战争可还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悬念?
至于地中海,协约国的局势也同样是一片糜烂。随着意大利2艘加富尔伯爵级和奥匈特格霍夫号战列舰的形成战斗力,同盟国再度以7艘无畏舰的阵容取得了对法国5艘的优势。而经过几个月前那场地中海决战的惨败,法国海军的锐气已然丧尽;面对优势敌军的威凌压迫,他们几乎都选择呆在土伦港内闭门不出,将地中海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同盟国的舰群。协约国的地中海航运几乎彻底中断,来自北非殖民地的物资兵员不得不远绕西非,经大西洋航道输送入英法;这不仅使得效率大打折扣,更会遭到德国潜艇攻击的严重威胁。在中东,人数占据优势的奥斯曼帝**队也牢牢掌控着战场的主动,他们正在不断巩固从小亚细亚到加奈半岛的后方运输线,并将在解决补给问题之后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击。
而同盟国在战争中的唯一败绩,则是来源于意大利陆军在阿尔卑斯山麓的表现。在法军总计20个师的猛烈进攻下,意大利百万军队的奔逃溃退如同雪崩一般:短短半月之内,他们便被法军俘虏26万人,丢弃辎重弹药无数,就连嵯峨险峻的阿尔卑斯山防线也摇摇欲坠。在罗马火急火燎的求援下,德军被迫紧急抽调出5个师南下增援,这突如其来的调度无疑全盘打乱了德军的预定计划,其直接后果便是东线德军对克里米亚半岛的进攻,因为兵力的抽调而被迫暂停。至此,德国总参谋部对意大利陆军的作用再无任何指望;而如何能让意大利将自己的工业产品转交给德国使用,则成为了德国政府高层所热衷研讨的热门问题。
对于在意大利战线上所出现的这一状况,清英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便也明白过来了。从根源上讲,这还是他奉行的西守东攻战略的一个副产物。当德军全力西进之时,英法联军在正面战场尚且捉襟见肘自顾不暇,对于意大利在东南方向的背后一刀只能咬牙硬捱;而一旦德军主力调往东方,英法联军正面压力也随之锐减,意大利这个毫无实力的投机派,自然就成为了他们优先解决的最好目标。在欧洲各国中排名垫底的意大利军队,又哪里是法军主力的一合之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