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淑慧嫁了人,就很少回家来看望她了。要说也是成家立业的人了, 到现在宋老太太还没拿到过淑慧的东西。
淑慧连个布片都没给她买过。
也就是跟李大郎一起来拜年的时候,送来了两包点心一坛子酒。
淑慧就没想过,给她另外买点儿东西,哪怕就扯个布头,让她能做双鞋,那她也能拿出去说嘴。
现在,她在人前,都不提淑慧。
这李二郎,就是她跟着淑慧沾的光吧。
偏偏她还不好跟淑媛提这些。
她对淑媛怎么样,她心里清楚。 她从来都是偏着淑慧,看不上淑媛的。可淑媛还没成亲,每次回来都给她买不少的东西。
给一大家的吃的用的,那都不说。淑媛每次都特意给她再买一些。
不仅有各色的尺头,还买过现成的鞋袜,说是让她也试试,外面人做的鞋袜啥样。淑媛还给她买过簪子、针头线脑那些,更都是挑最好的给她带来。
还有吃的上面,如今庆丰城里大家伙能叫出名来的东西,淑媛都给她买过。
不说别的,就是那用途最广,她最喜欢的大青布,淑媛都不知道给她买了多少。如今她已经存下一柜子的布了。
这辈子做衣裳是穿不过来了。
还有那天,她就提了一句妆老的衣裳,淑媛就给她买了好几匹的本白布。她和宋老爷子的都够用了,只怕剩下的,做这一大家子的孝衣孝帽都够了。
淑媛还不是就年节回来,是有空就回来。有的时候,就因为庆丰的绸缎庄又进了什么新布,或者哪家铺子又有了什么好吃的新吃食,她都能回来送一趟。
她自己回不来,也会让宋逸山,或者是打发别人给送来。
这和淑慧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宋老太太心里有些别扭。她总在想,淑媛这是做表面功夫,是图个名儿。
可是长久着这么下来,宋老太太这样的话,还真说不出口。
对着淑媛,她也不能不软和下来。
“那李家小妹,也来咱家吃饭了吗?”淑媛又问宋老太太。
“那丫头没来。”宋老太太回答,“我看那丫头,心思挺重。不上咱家来,跟我们也没话说。”
说到这,宋老太太就笑了一下。
“你说可笑不。就这丫头,那天老刘你大姑还特意上咱家来,跟我打听她。我是实话实说。那丫头长的也不咋样, 我看干活也一般。听着,家里养的还挺娇。 不知道啥样带到人家,眼睛瞎了,看上她。”
竟然还有这个八卦。
淑媛想了想,就很中肯地说:“长的是一般,有一样白净,庄户人家里就少。她这回出来煮碱,可能大家伙看着,就觉得还行,是过日子的人。”
“兴许。”宋老太太就说,对这话题兴趣不大。她跟淑媛问起淑慧来。“跟她女婿回柳树坎儿了。”
那么,知道一大家子都在兴隆庄,会不会就近,也来瞧瞧她。
淑媛可不敢说这话。
“对,一大早就回去了。我小慧姐,就是啥都听那个李大郎的。李大郎说啥是她,她一点主都不敢做。李大郎挺不是个东西,不把咱家人看在眼里。”
淑媛在宋老太太面前,就不叫姐夫,只说李大郎。
宋老太太赞成她这样。
淑媛还一个劲儿说李大郎不好, 说淑慧,就只说怕李大郎。
所以,即便淑慧不能来看宋老太太,宋老太太也不用太伤心。都是李大郎不好。
“你小慧姐命苦,早就挑上这个人家了。”
淑慧根本没挑好不好,就是你和宋老爷子给定的。
淑媛只是腹诽,面上却附和着宋老太太。
这会工夫,他们在后院,就听见前院传来说话声。
“有人在家吗?”
这是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