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制碱公司。”
圆形的大门白色标牌,在路灯的映照下,反射出光芒。
特别是标牌上红色倒三角的标志,极其显眼。
民国十五年之时,永利碱厂重新开工,有了侯德榜等一众技术人员的加入,所制造而出的纯碱完全达标。
同年,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牌,被誉为“华夏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永利也被称作当时亚洲第一佳苏尔维法碱厂。
一时间风头无两,打破了外国制碱厂的垄断局面。
可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再如何厉害也是受制于人。
购买来的西方技术是个半成品,即便是有侯德榜等人的努力,可依旧有原料成本过高,国外设备原料采购运输困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甚至于,在国内动乱的局面下,永利厂也几番遇到困难。
侯德榜是一个科学家,他将自己的一切心力,都奉献到了制碱技术之中,可依旧是在技术之上受制于人。
不仅仅是制碱还有合成氨等等。
可研究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接连遇到技术以及资金上面的困难,侯德榜甚至都有些绝望了。
他曾经幻想过无数次,问题解决的场景。
但侯德榜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新式制碱法,竟然出自一个少年人之手。
最离谱的是,这个少年人还是主修文科的。
深夜的津门工业区,漆黑的天幕上雾蒙蒙一片,偶然才能够看见几颗星星点点的繁星。
侯德榜带着包国维、林继庸二人,拖着疲倦的身躯,漫步在永利制碱厂的路上。
走着走着,他不由得停下脚步,不知道是第几次说道。
“秉文,你...真的是一个化学上面的天才,不知道有没有......”
包国维停下了脚步,不由得觉得有些尴尬,毕竟这项技术本来就是侯德榜发明的,自己若非想要趁着如今发展的机会,推进一番国内的工业水平,也不会“拾人牙慧”。
不过他已经习惯了他人的这个反应,倒不是第一次应对。
他笑着婉拒说道:“先生,国维是一个文人,今日这项技术不过是研究了侯先生的往日成果,结合了国外的一些论文,共同产生的灵感。
您也看到了,说句不好听的,若非有二位的帮助,我可能再学几年,还是无法实现这个猜想。”
加入化工?研发各类化工产品?甚至于帮助研发武器?
这些都是很好的路子,或许比起包国维如今的文学之路,要好上一些。
可包国维有自知之明,以他的能力,在文学一途上能取得成就,已然是烧高香了,贪多嚼不烂。
对于其他领域,包国维只打算如今天一般,帮助一些原有历史上的科学家,提前取得成就。
这便已经是很好的成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