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肤施县。
接到了长公子嬴扶苏密信的上将军蒙恬,立刻陷入了沉思。
“太原郡……嗯……长公子所言,倒是也有道理。可!”
沉思良久,蒙恬提起自己的铜管毛笔,在绢帛上写下了几封长长的信。
其实在蒙恬之前,华夏就已经有了毛笔这种东西。
而且已经应用极为广泛。
但那个时候的毛笔,和现在的样子有些区别。
名字,也并不叫做‘笔’。
那个时候的毛笔,大多是将兔毛围绕在一根笔杆的尖端外侧,然后用丝线固定。
毛的数量特别少不说,还不吸墨汁。
写不了一两个字,就得重新蘸墨水。
蒙恬北征期间,改进了毛笔的制作工艺。
将大把的兔毛,装进铜管或者掏空的竹管中。
又用含有碱性的水,处理兔毛、狼毛,让毛更加吸附墨汁。
使得新制作出来的毛笔蘸一次墨汁,就可以在竹简或者绢帛上,书写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小篆文字。
比起以前的效率,那是大大的提升。
蒙恬提起铜管毛笔,便笔下不停。
当天,三骑快马,便从肤施县飞驰而出。
沿着秦直道,向北方而去。
又有一名骑士,从肤施出来,沿着直道,向南而去。
·
渭河以北的石门关外。
长长的峡谷里,连声鸟叫都没有。
显得宁静而萧杀。
在峡谷外的山口,是一大片营帐和高大的土木壁垒。
五万大军的营帐,从山口向前延伸了好几里。
又直接将山口封堵住,不管是谁,想要进入山口和峡谷,亦或是想要进入石门关,都得从大军的营帐中间穿行过去。
壁垒之上,则是一米多宽的步道,可以供两名步卒并排通行。
每隔数十米,便站了一名岗哨。
岗哨威武挺拔,全身崭新的盔甲,上面连划痕都没有。
高大的土木壁垒北边的大门之外,甚至还构筑了一个小小的瓮城。
瓮城正正卡在秦直道上,进出的人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
不过石门关已经废弃多年,而秦直道上的商旅又并不多,其实没有多少人从这里进入内史郡。
大营之内,又有步军士卒日夜操练。
而在这五万卫戍军营帐的对面。
五里之外,群山塬的另一处山口。
则又是一大片整齐地营帐,和高大的土木壁垒。
两片营帐距离并不远,这是一个并不符合打仗要求的距离。
五里多的宽度,甚至都没法将两军的士卒全部摆下。
更别提冲锋和变阵什么的了。
两军的营帐又正正对峙着,隐隐有种剑拔弩张的样子。
但偏偏,这两大片营帐在这里已经好多天。
却从没发生过什么摩擦。
只是对峙。
在北边群山塬上的秦军壁垒墙上,竖立这一面黑色的大纛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