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定军自然不会对这些俘虏心慈手软,将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家伙甄选出来,斩首示众。
普通的俘虏,不管是不是天水郡的民众青壮出身,皆是送进了各处矿场劳工营。
正好常定军缺乏青壮劳力,有了这五万青壮加入,天水郡的建设就可以极大的加快进程。
不过,楚河到底给这些俘虏一条出路,只要表现好的,有机会选入常定军,一般的俘虏,老老实实的干上十年,也可以免除罪责,释放出去,成为天水郡的治民。
重新整军自是必须的。
这一战,常定军损失极大,一万多常定军,外加大同军等,足足阵亡了六千人之多,阵亡率达到三成,
不过,这一场大战,也让大同县正式接受现实,刘岩主动要求将残余的大同兵将并入常定军中,请楚河派人进入大同县官衙接管权力。
对刘岩等人主动投诚,楚河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取了刘岩等人的兵权,不过大同县的管理还是由刘岩、苏可、陈华等人负责。
天水郡全数收入常定军囊中。
冀县、双马县、北都县、黄皋、宝山县、清歧县等六县,虽然遭受战乱,民不聊生,但治民也是不少,足足有八十万之多。
而且身体孱弱的老幼已经难以抵受各种饥荒兵祸死去,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青壮男女。
这些青壮大多数都躲进了山林之地,躲过了黄巾军的搜捕,如今知道天水郡已经被常定军掌控,却是一一从山林隐秘之处出来。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名声的重要性了。
这边陲之地,地广人稀,往密林山林一投,十万八万人口都能藏得住,唯一的问题就是粮食而已。
黄巾军也无法派遣人手将他们找出来,只能将粮食聚拢起来,迫使挨不下去的山民从山林丘峦之地出来,主动投靠黄巾军。
楚河在大同、凤来两县素有善名,两县民众归心,生活日益好转,其他县的山民也不怕楚河强行征调他们从军,甚至更多的是想加入常定军,得到常定军的丰厚军饷。
因此,这一次重组常定军,就不是一万来人那么简单了。
常定军一军四卫,潜渊、磐石、青木、血龙。
潜渊卫,从老兵中选取了不少表现出现,忠诚可鉴的精锐,将三千人的潜渊卫扩展成为五千之数。
磐石卫和青木卫,也大量招收新兵,每一营都有一万的编制。
新组建的血龙卫,也从磐石卫和青木卫抽调了两千精锐老兵,招募四千新兵,组建了六千人马的队伍。
当然,哪怕常定军扩军成为一支三万多人的军队,要想控制天水郡也是相当困难,楚河心中一动,却是浮起了建立卫所的想法。
别看卫所制在明末名存实亡,成为各镇军将私人财产,战力几乎等于零,事实上在明国前期,国家安定,兵锋强盛,靠的就是卫所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