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
恰好,这个链接里还有临海那位教授,专门分析了两篇论文并将很像的部分也截取了出来。
李建高大概扫了一眼,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阿克曼的团队竟然没有做引用,而是把乔泽那篇论文的证明过程直接抄过去了。
抄过去也就算了,反正用到的也不多。
好死不死的,他们竟然把水印部分也直接抄过去了。
李建高只觉得脑子快要炸开了……他此时比所有人都要敬佩德国人的脑回路。
这特么要怎么收场?
现在关键问题已经不是两篇论文重合度有多少了。
哪怕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部分一样,但乔泽留下的水印可是“this paper was ple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LiJiangao and qiaoZe.”。
换句话说,对于不知情的其他人来说,当看到这句话的那一瞬间,只会认为这整篇文章都是乔泽跟李建高所创作的。而不会认为阿克曼的团队只是引用了其中那小小一部分。
毕竟谁会相信事情那么巧合?
更别提能引用的部分,谁又会选择抄袭?
此时李建高已经差不多把一切都想通了。
毫无疑问,阿克曼·科内特就是乔泽那篇论文的审稿人之一,也正是他一直卡着乔泽的论文。
不知道这位教授出于什么心态,在需要引用乔泽论文的情况下,却又坚持让乔泽修改。结果两边没谈拢,对方干脆把需要的那部分内容给直接写进了论文里。
恰好因为徐院长的骚操作,乔泽的论文被质疑,《杜克数学杂志》发来质询函,他便将乔泽留水印的方式告知了对方。
编辑部又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苏曼特·杰尔,然后这位伯克利分校的教授顺利在阿克曼·科内特的论文里发现了同样的水印。
当想通了这些之后,李建高只觉得这个世界太过奇妙。
一切都太巧了!
最让他觉得奇妙的是,他竟然成了两位世界级大佬脸书决斗的始作俑者。
毕竟如果他不是一时兴起,直接把乔泽留水印的方式发给《杜克数学杂志》编辑部,这事大概率也不会发生。
所以……卧槽!
就很茫然的,李建高在群里直接发了两个字:“水印啊!”
这两个字也直接炸群了。
“水印?什么水印?”
“建高,话别说一半!你这样我晚上睡不着觉。”
“就是!赶紧说到底是怎么回事。阿克曼·科内特真抄袭了乔泽的论文吗?”
……
看着群里无数@他的问题,李建高深吸了口气,然后直接把这些对话截屏发给了乔泽,顺带着用最简要的语言,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佬对决描绘了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