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有条理倒是真的,毕竟她阅读过很多书,可能是国内孩子的几倍乃至几十倍。比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斯》、《哈姆雷特》,坎特伯雷的故事集,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尔斯泰的《罪与罚》等等等等。
这几天正在读《也许我会》,是讲一个美国高中女孩的故事。男朋友是学校的流行明星,却把她的生命带向了错误的方向。同龄人的压力、性-侵犯、友谊、酗酒以及自我毁灭的行为,在本书中都生动描述了。
她外公为她准备的书单上,有很多书你我根本无法想象,比如《生命的奥秘:一张图看懂遗传学和dna》;又比如《天才的手》,讲述一个贫穷的黑人孩子如何成长为一个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的故事。这本书间接批判美国教育,给年轻一代一些很好的成长建议。”
邓南晴一脸惊诧地问:“瑶瑶看过这么多书?”
大惊小怪,韩均耐心地解释道:“这些对她这个年龄的孩子确实有些艰深,其实这正反映了美国教育家对中学生智力和感受力的充分尊重。在数理化方面,中国学生普遍比美国学生好,而且好很多。但在人文文学、感知世界的生活等方面,她们要强很多,而中国学生则显得相当局促甚至狭隘。”
看着三人若有所思的样子,韩均接着道:“我刚才说的这些书,只是美国学校和美国家长给孩子准备的一个很普遍的书单,她外公并没有刻意加大她的阅读量。她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基本上不要我和张琳操心。”
人家这教育方式太好了,邓南晴脱口而出道:“处长,等我儿子长大了,我也让他多阅读,多看点名著。”
“多看点没坏处,就怕学习压力太大,孩子将来没时间看。”
“瑶瑶怎么有时间的?”
“瑶瑶是四中最自由的一个学生,没家庭作业,不参加考试。只是她感觉一点不做不好,才缠着张琳和生姜辅导她做一会儿,并且只做数理化的,语文、英语、政治全部不做,有足够时间去玩,去阅读。”
赵振兴一脸不解地问:“那她将来怎么考大学?”
韩均不无得意地笑道:“赵厅长,美国没统一的高考,大学录取学生更多的是看各方面能力,数理化等成绩只作为参考。在中国的经历会成为她的优势,而且除中文之外她懂一点法语。在语言上比一般美国孩子强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