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不知不觉就九千字了……
朋友们都知道,上周本书强推。按照惯例,这差不多就是上架的信号。如果确是本周上架,还请到时候朋友们看在作者辛勤努力的份上,能帮衬一二,在下感激不尽!】
郭逸铭对DEC研发部门的收编进行得悄无声息,非常顺利。
西部计算机公司与DEC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夏天,那时公司刚刚研发出软驱、软盘,正在美国寻找合作伙伴以打开市场。恰好当时DEC正处于业务低迷期,整个公司全年营业额上十亿,但利润却下滑到可怕的80万美元。股价持续走低,股东失去信心,传统市场不断丢失,新的利润增长点却还没找到,整个DEC帝国摇摇欲坠,所有人都处于迷茫彷徨之中,近乎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这个时候他们对于西部计算机公司还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软驱不错,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IBM研发的360K软驱,觉得可以通过加装这种软驱,在竞争中胜过对手一头。同时也可以向老客户售卖这种软驱,以补贴公司利润。
但紧随着在隔年2月,混合并行处理器的出现,将两个公司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是为了重整雄风,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立足,而另一个则是为了推广混合并行处理器标准,双方走到了一起。两家公司同心协力,各自提供了自己的最优化资源:一个提供的是雄厚的人脉关系,一个提供的是技术上的支持和市场策略上的解决方案。这种最优组合,最后竟然成功地将IBM狙击在市场门口,让从未尝一败的蓝色巨人未战先溃,也让两家公司一举改变了各自的未来。
之后的两家公司可谓是进入了蜜月期,联系越来越紧密。
郭逸铭在旧金山建立的新实验室,成功地从DEC引来了大批工程师与国内研发人员共同工作,在进一步密切两家关系的同时,也让国内研发人员迅速成长起来。中美电子研究所那面墙上,节节攀升的曲线图,其中固然有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但更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DEC慷慨地开放了他们的技术库。从而让长期闭门造车的国内研发人员,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继而目标明确地加以吸收、消化,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紧紧追赶欧美最新科技。
两家公司的联合实验室,也让两家公司的研究人员有了频繁的接触,同时让双方都看到了对方的长处。
美国工程师们那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深厚的实践经验,让国内的科学家们明白到双方的差距,不惜以对方为师,拼命地吸收着每一滴养分。而国内科学家奋发图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精神,在让美国工程师们感到震惊之余,也为他们所感动,进而敬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