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篇首,首先感谢网友“剑侠飞天”,感谢收藏、推荐的朋友,是你们让作者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此致以深深地感谢!】
材料科学分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两种。
实验室制备是通过无数次的尝试,研发出具有特殊价值材料配方的基础性研究。这种研究投入大,时间长,见效不明显,不是基础科学人才储备雄厚的大国,很难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持续投入。
我国很重视基础材料研究,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的材料研究所。航空、航天、机械、水利、建筑等各个行业,也根据自身需求,开设了不少材料研究所。而全国的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则是这项基础研究的广泛的外围研究机构。
一个材料配方研制出来,要变成实用科技产品,还需要经过材料应用研究所转化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这个实用化过程简单的说,就是研制出可以批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的专用设备,使之尽可能复制当初的实验条件,以之建立专门工厂。思考如何用经过培训的工人来代替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研究机构。
如果说实验室制备是基础科学,那么材料应用研究则是最前沿工程,代表着国家最高的科技成就。
郭逸铭宣称公司掌握了数项可以明显改善半导体材料制备的专利,这些专利是否具有价值,最权威的鉴定机构不是从事基础研究的材料研究所,也不是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而是材料应用研究所,只有这个专门从事实用科技工作的部门,才能最为准确地判断这些专利的价值。
车驶入材料应用研究所,里面的格局和后世有着极大差异,郭逸铭只能凭借专业知识,判定这里多数建筑都是实验室。
应用研究所同样也有实验室,这是用来重复各地材料所的实验,确认配方的真实性,并根据实测数据,对制备流程进行细分,构思具体的生产流程,讨论要研制怎样的设备,才能完美地复制出同样的实验条件,同时又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的设备制造并不在研究所,而是在下属的数十家机械、化工、冶金工厂。
轿车最后停在一栋两层的小楼前,看一扇扇亮着灯的窗户,里面摆放的办公桌,这里大概是研究所的行政部门。
两位穿着蓝布干部装的中年人应该是提前得到了门卫通知,站在门外迎接。
舒雨菲带着郭逸铭迎上去,向他介绍,那名前额头发稀疏,面孔硬朗的中年人是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傅林。旁边那位面孔黝黑、双手粗糙,一幅老工人模样的是研究所所长雷为民。
郭逸铭对他们没有印象,毕竟双方之间的时间错位长达数十年,物是人非,他们又不是研究所的第一任领导,任上也没出过轰天动地可以载入研究所史册的丰功伟绩,就算是在本单位,也没留下什么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