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仙桂五点钟就起了chuáng,带着大儿子蹬着三轮车去附近的自由市场买了满满一车的肉、蛋、菜、鸭子,在太阳出来以前就赶回了自家开的宾悦饭馆。
看着这间三个门面、六十几平米的饭店,她感到了一种由衷的满足感。
这是她的饭店!
开饭馆这个主意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纯粹是被逼出来的。当初80年知青返城,老大、劳二、大丫头全都回来了,而三子、四子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家里五个孩子的工作,成了老两口最大的心病。
虽然在街道办事处作了登记,可长达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回音,全家人的吃穿嚼,就靠着老伴在机车车辆厂的几十块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也不够花。
在一天吃饭的时候,赵仙桂听到收音机里说起外省开了一家姐妹饭店,顿时心中一动,觉得自己做菜的手艺也不错,为什么不也开一家饭店?开饭店切菜、炒菜、服务员、涮碗都需要人,那自家几个小子不都有事做了吗?
那个时候,她脑子里都还没把这当作正经工作,只想的是能让家里孩子在找到固定工作以前,能有个事做,别整天游手好闲。另外如果能赚点钱,也多少可以帮补一下家里生活开支。
她跑到西、城区工商局,提出要开饭店,当时工商局的人听到她的要求,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以发展经济为重心,可并没说可以允许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没有政策、没有规定,工商局上至党委书记、下至办事员,谁也不敢为她办理工商执照,再说也没有个体工商执照,连范本都没有!
赵仙桂也泼辣,面对工商局的拒绝,她的回答也很简单:行,我不开饭馆,那你们帮我把几个小子的工作解决了就行!
工商局哪里能够解决,别说他们,劳动局都无力解决返城的数十万知青工作问题。
于是赵仙桂天天就去工商局,也不和他们吵,就要求要么允许她开饭馆,要么解决她孩子的工作。每天一大早,工商局还没开门她就去,然后一直坐到工商局下班,连着去了一个多月,后来工商局没法子,局长亲自找她谈话,说你就先办着吧,先斩后奏,看看上面有没有动静再说。
就这样,小饭馆连工商执照都没有,开了起来。
新开的小饭馆没有正式的营业场所,就把自家一堵临街的屋子作为了客人吃饭的地方。这间屋子很小,总共只能摆放四张小木桌,十几个人一坐,就把屋子挤得满满当当的,想出去都很困难。
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没有执照就买不到米面油,更买不到肉。
赵仙桂听说河北高碑店、保定那里有农民开的集贸市场,王八、鳝鱼、活鱼都有,便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赶到保定从农民手中收购活鸡活鱼,然后又一口气背回来进行整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