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逸铭虽然事务繁忙,但从未放松过对这些青工们的关注。[本章由为您提供].在他看来,如果说研究所现在这批老研究员们,撑起了西部计算机集团,为集团的创业、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现在这批青工们,则是集团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中流砥柱的骨干力量。
中美电子研究所是从事高科技研发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就连生产线上的『cào』作人员,都不是一般的工人可以胜任的。
然而在国家包分配的时代,国内的大学生只可能被分到各个国营企业,而不可能分到一家外资企业来!
这就迫使他需要另外想办法。
他的办法就是一方面大量聘请那些退休的老研究员、老技术人员、老工程师、老技术工人,这些人有经验有积累,一来就能用,要价也不高,非常实用。另一方面,则积极培养自己的人才,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着这批青工,并用各种方法手段,来促使他们充电、学习,快速成长起来的原因。
这批青工的素质都很好,他们大都出自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学渊源影响,底子和求知『yù』比常人家庭的孩子强得多。在他们求学期间,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家庭教师,学识、耐心都超过了其他家长,因而成材率相当高。
当然,他也可以就靠着那些老退休人员,一茬一茬的换,等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不再包分配以后,自然就可以到各个高校自主招聘到满意的人才。
但这个期限太长了,他等不起。
对于科学家来说,生命中最黄金的年纪是在四十来岁。这个年纪,该学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了,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到了厚积勃发的地步,而且这也是他们最渴望拿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年纪。
只要稍加『jī』励。再给与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发挥出无穷的动力,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而超过了这个年纪,到了五十岁、六十岁以后,水平一般的研究员会失去动力,变得甘于平庸。表现优异的研究员也会因为累累成果,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或是因为应酬太多、或是年来体衰,无法再长期从事艰辛的研究工作。甚至有些人会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威,从学术带头人转变为学霸。容不得其他人对他的观点提出丁点质疑。
从某个方面来说,许多老科学家到晚年,反而成为了阻碍科学进步的最大障碍!
就拿中美电子研究所来说,聘请的研究员绝大多数都是五十岁、六十岁以上,经验丰富的老研究员。但近期被降聘的两位老研究员,却都是六十多岁、业内具有一定口碑的老科研工作者。四十来岁的研究员只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可真正接二连三出成绩的,却大多数都集中在这个人群。
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xìng』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