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二日,晴。
从沈阳开往北京的火车徐徐靠站,等待接站的人们向火车围挤过去。等到火车停稳,列车员打开车门,乘客们带着旅途疲倦,从车门鱼贯而出,与接站的亲朋好友大声招呼。一时之间,站台上人声鼎沸。
郭逸铭还是提着他那个小小的手提箱,与舒雨菲低声说着话,从车上下来。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奔波,风吹日晒,他整个人瘦了一圈,白皙的皮肤也被晒得有些微黑,满面风尘。与沧桑的外表不同,他的精神却显得格外健旺,双目炯炯有神。
“总算到了,这一个多月又是上海,又是广东,又是重庆,再到沈阳,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火车上,坐车坐得人都软了!”郭逸铭两脚踏上实地,感觉走路都有些发飘。这个时代可没有磁悬浮列车,列车行来颠簸非常,软卧车厢也并不见得有多舒适。
万分感激,这一次他远赴全国各生产厂家,属于技术指导,车票、住宿全由各接待单位买单。要不以他现在的经济状况,恐怕真要一路乞讨回来了。
这一趟全国之行,让他对这个时代国内制造业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落后。
实在是太落后!
为了在外国技术专家面前展示国内的生产能力,各厂家都拿出了最好的一面。走进各个企业,厂区都干干净净,连卫生死角也看不到一丝灰尘,显然是全厂动员搞过大扫除。印象中最容易出现油污的车间内也是一尘不染,所有的机床设备全都擦得锃明瓦亮,连机床铭牌都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各企业领导、职工,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有些还烫出了衣缝线条,个个都拿出了最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他。
可在这些表面文章之外,这些生产厂家的实际加工能力,却让他暗暗叹息。
所有的企业都还采用的是人工操作,这么些工厂内,他就没看到有一家工厂使用了数控加工设备!企业拥有的设备更是种类繁多,年代迥异。有国内最新生产的,有七十年代初期出厂的,有六十年代的,再早他还看到了五十年代的机床,铭牌上醒目的俄文标志——这是当初苏联援华时期的设备,到现在还在用。
这还不算什么,他这次东北之行,甚至看到了一台日据时期的蒸汽锻锤!
据了解历史的厂方陪同人员介绍,在获得这台蒸汽锻锤之前,它就有相当长的一段使用期限了,或许其实际制造时间能推溯到本世纪初叶。
这些老旧设备并不是作为工厂的历史陈列起来,供人参观,而是在工人的操作下,实实在在承担着加工制造职能!厂领导们还对这些设备颇有赞誉,表示这些设备皮实、耐用、故障少,作用很大,他们甚是骄傲地向他表示,在工人们细心的保养下,这些设备再用到下个世纪也完全没有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