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饶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在许多事上面,他是带有明显政治立场的,他甚至恨不得立刻就飞到登州赴任。
司马光点点头道:“你们记住,你们是去建设公检法的,与新政毫无关系。”
苏轼笑道:“我倒是认为,我们此去,也算是在帮助王介甫变法。”
司马光愣了下,呵呵道:“你能这般想,那我就放心了。”
苏轼顿时一脸怨气道:“其实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只那王介甫不肯听人劝。”
司马光叹道:“他要愿意听劝,也轮不到你们来劝。”
苏轼打量了下司马光,“司马学士不也一样么。”
“......?”
.......
政事堂在第二日,就马上下达政令,公布此桉的结果。
而这就是为什么赵顼邀请所有宰相参与会议的原因,如果是他单方面下旨,肯定会引来不少人的反对。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王安石在打击政敌,是王安石在耍赖,如果检察院还有调查制置二府条例司的权力,他们早就去了。
很多大臣对这个结果是非常不满的。
但是如果宰相们都认同,至少能够稳住局面。
而随着范纯仁、苏轼、谷济等人的即将离京,王安石真是赢来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要知道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因为经此一桉,许多官员开始倒向革新派,双方势力的天平开始发生变化。
而王安石目前又正缺人马,因为均输法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支撑,之前各地一成不变,每年固定收就是了,不需要多少人,而如今不但要看情况收税,还得去各地贱买贵卖,这较之之前,所需官员可能十倍都不止。
这也是为什么苏轼认为王安石有些操之过急,此举会加重冗官之祸。
但王安石压根不在乎这些,毕竟他的理念是开源,他认为这可以为国家赚更多的钱,几乎是来一个,就任命一个,自也顾不得每个人都调查的清清楚楚,只要支持新政就行,这又导致更多人倒向新政。
因为这边太好就职了,去讨好司马光,司马光鸟都不会鸟他们。
这其实也跟双方的政治理念有关系,保守派是追求以义为先,故此非常看重个人的道德品格,道不同,不相为谋。
而革新派这边是以利为先,并不是那么在乎个人道德。
这就是为什么,最终革新派是从内部崩溃,而保守派那边却非常团结。
不管怎样,此时王安石是爽得飞起,这一会儿工夫,就变得兵强马壮。
......
张斐乘坐着马车来到东门前,刚准备出城门时,却遇见司马光慢悠悠地往回走。
“司马学士。”
张斐跳下马车来,“范先生已经走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