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道:“太傅,这方面你肯定已经想好计划了吧?”
鳌拜站出来,拱手道:“我们不会废除科举,只需要改变和细化,这一次考试,依旧考四书五经,但要昭告天下,这将是最后一次不分科的科举考试。下一届科举,考试题目将详细分类,乡试的时候就要选择不同的分科来考,每一科都有举人,将按科目入仕,比如学习律法,考核将以律法内容为主,四书五经为辅,考中者将来进入刑部;如果想要成为史官,就要通读古今历史……考核的宗旨是专业。这样分类后,人们会很清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学会一技之长,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好事。报名参加科举是有限制的,那就是必须上完最早的六年义务教育,并拿到毕业证。各位觉得怎么样?”
文武百官都没意见,很多人表示赞同,他们都明白了朝廷现状,鳌拜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科举制度,是不能废除的。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设进士科,历史上科举源远流长。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说过,他的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只有哲学家变成国王或国王变成哲学家时,人类才有太平盛世。大明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所以,在制度lun理与人文心理上,科举可谓根深蒂固。废止科举可以说是废止了一种文明类型,那样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反弹。所以只能做出更改。
朝廷必须在宣传上多下功夫,让人明白,只要是学会一技之长,有专业知识,即使不能入仕,将来也大有用处,这样就可以避免五、六十岁的人还在考试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只是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所以八股文是必须要废除的。那过于程式化,它的意义就只有禁锢人心、窒息社会、愚民误国。现在进行改革,比康有为提出变通科举、兴办新学的主张早了几百年。
这种改变,是相对温和的,并不是让文人学子们永无出头之日,而是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知识,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来做。这样的改变不会让人们失去飞黄腾达的机会,只会机会更多。
有的人不擅长背书,但在手中制作上有天赋,这样的人如果进入工部,就会是人才。但是让他靠背四书五经考科举,人才就要被埋没了。有的人天生就是数学家,却分去礼部,也是浪费人才。徐光启就是最鲜明的例子。现在徐光启在沿海讲西学,收徒弟,造船练精兵,活的很充实,可惜八股取士的制度让他浪费了几十年的时光。
改革,将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大明发展的轨道已完全改变了。。.。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