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三章 推荐入幕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两人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陶寒亭这才问道:“春闱如何?”

“因病未能应试。”华兴答道。

“那有何打算?”陶寒亭接着问道。

对这个问题,华兴却没有急着回答。回到这个时代之后,特别是病愈后的这半个月,他对自己的前途思忖再三,什么李唐江山、什么安史叛乱、什么聚众自保的这些都太远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连吃饭的铜板都没有了!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支撑,还谈何长远?!恰巧这陶寒亭名满长安城,大丈夫能屈能伸,所以华兴厚着脸皮来找他,看看能不能解决下温饱问题。

华兴开口了,虽然是斟酌了多次的话,仍然有些不自信:“陶公...我...我想报达陶公的救命之恩!还望陶公收录,兴虽不晓岐黄之道,却也粗通文墨,替先生研墨代写状纸、书信什么的还是力所能及的。”

陶寒亭听完没有答话,但是表情略显懵逼:“这厮...”

这时侍奉在陶寒亭身旁的女子,听罢心里一阵绯腹:“这家伙也脸皮太厚了,义父虽有‘白衣孟尝’的侠义之名,为民请命,周济贫苦的事情也不在少数,但是这家伙也太得寸进尺了,救他一命已是天大的恩德,居然还要来混吃混喝?!”

陶寒亭喝了口茶,自肚里寻思道:“这华兴我家如何安着得他?若是个贫民佃户或通晓医道,倒也能收录府中,替小楚分担一二事务;可这厮毕竟是有功名在身的良家子,怎可驱使杂务,若留住在家中,被仇敌检举一个不尊朝廷的把柄,如何是好?待不收留他,又撇不过‘白衣孟尝’这面皮。”

放下茶碗。陶寒亭量出一个路数,命侍奉一旁的义女楚霞影取来笔墨纸砚,写了一封书简,对华兴说道:“鄙人之家萤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后误了足下。虽说科举功名是仕途正道,然过了春闱,不过吏部试,只能做文墨小吏罢了。我与大内禁军羽林军左羽林将军薛君有个交情,转荐足下与薛君处,久后也得个出身,足下意内如何?”

华兴知道陶寒亭的意思,官场上你不潜规则是没戏的。

唐代科举与明清不同。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华兴就是此道。所以唐代科举考试只有两级,即地方州县的和中央尚书省礼部的——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最重要是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