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很少在戴维面前谈起自己——最大的原因是他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曾经,哪怕是对外国友人,这也是一个BUG的存在。所以当戴维得知哪怕周围对熊猫这种动物知之甚详,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时,是多么的捶胸顿足。
他自然是有疑虑的。可华夏是个神秘的地方,特别是宝兴一带,是另外一个民族的聚居区——而周围正是这其中的一员(其实并不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传承方式,很多并不是文字,而是通过口口相传,有着自己独立的一套文字或者歌谣等。这些都是本族的不传之秘,戴维自认无法详查,只好自认倒霉。
那么问题来了。当周围说起熊猫的特征、习性以及日常时,戴维只能可怜巴巴地拿着小本子对着小滚滚发挥想象力——这就有些尴尬了。科学是严谨的,他是主忠诚的仆人,不可能记录下满纸谎言,但是所有的答案都是“口述”,没有标本,没有观察笔记,这完全没有说服力的。
没有任何学术价值。然而周围对这种动物的了解是毋庸置疑的。这段时间戴维也向村民们打听了不少这种被他们叫为“竹熊”的动物。得到的答案却很难令人满意。
年纪大的村民们大都认识这种动物,也会在山上远远地遇见过几次。但是真正的了解,无非是“胆小”“吃竹子”“逼急了跑得快”“会偷吃牲畜”等等。真正亲眼看见的更是寥寥无几。那几位跃跃欲试想要上山帮他抓熊的长工也承认,虽然这东西不值几个钱,但很难捕捉。十天半个月的只是等闲,要想抓活的就更难得了。
像周围那般养一头小熊的,这么多年从来就没听说过。一来大熊弃养幼崽本就少见,如果是冬天食物短缺的时间,山上更是人迹罕至。哪怕曾经也会有人捡到幼崽,也根本养不活——周围说的没错,相比成年体来说它们的幼崽发育得极其不成熟,没有人会像他那样拿着粮食和牛奶去喂熊的。
幼崽养不活,成体就更加不可能了。它们生性胆小害羞孤僻,有一个玻璃心,与其那么费力安抚一头完全听不懂人话,还有着锋利牙齿的大家伙……本地猎户们有一更好的选择——直接杀死吃肉。
通过在周围村子里的走访,戴维绝望地发现他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想要取得熊猫研究的重要成果,周围是必定绕不开的。然后他还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在本地人包裹小孩的兽皮里,他发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猕猴皮,很可能又是一个新的品种。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裘》:“殊方异物如金丝猿,上用为帽套。扯里猻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古人早就有取金丝猴皮制裘的先例,而这种美丽的精灵也正是因为这一身绚丽的皮毛被扑杀,种群一再减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