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聚餐
中午一点的时候,张文学吃完了田老师做的美食,也到了通常中午休息的时间了。再加上中午一连上了四节课也确实有点累,于是,感觉就有点昏昏欲睡了。
张文学向田老师办公桌的方向瞄了一眼,发现田老师已经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了。于是,自己也趴在桌子上迷糊起来。
不知是因为张文学的味蕾没有被满足的原因,还是因为张文学还是对过去的美好念念不忘的原因。张文学在梦中还是回到了他师范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同学聚餐活动中了。
那是一九八六年六月三日,大家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活动以后,也有好些日子没在一起了,彼此都很想念,再加上再过几天,就要毕业,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
所以,班长提议用大家结余下来的饭票换成钱,大家隆重最后聚餐的倡议下达以后,所有同学都喊“乌拉,万岁”,或者“Good”。反正同学们对哪次活动,都不如对这次聚餐行动表达的赞同更快,更好,更一致,更无杂音。
接下来,班长领着几个热心青年,收集剩余饭票,到食堂兑换成钱,找饭店,订房间。各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做完了,做好了。
按计划,这个周六晚上,除了几个提前安排好事情的同学以外,本班大部分同学如期按时赴宴。
宴会地点确定在香格拉大酒店的大厅,一共设了三桌。
所有参加宴会的同学非常高兴。因为用饭票换来的钱很充足,所定的档次并不低,所以所有菜品都很高级,而且数量很足。社么海参,鲍鱼和中华鲟,以及乌龟,螃蟹和大扇贝,可以说,在当时应有尽有,全数齐备。
不要说农村去上学的张文学,即使当时在县城居住的,所谓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都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阵势。
所以,在吃饭时候,就闹出不少的笑话。
有的同学,用筷子夹起一个大扇贝的大壳子就用牙去咬,结果,大扇贝把他的牙齿硌得不轻;
可是,农村出生的张文学不会用手段,也不善于表现,也不屑低三下四地去巴结别人,甚至厌恶他们那种做法。他只爱学习,殊不知,在中专或大学,不是凭借学习就会高人一等的。
所以,在班里,张文学是一名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一名学生。正如那句话“多他一个不嫌多,少他一个不嫌少。”
可是,张文学自己倒是图个清闲,心里痛快;无欲无求,自由自在。
这不,不善酒令的张文学因为并没有喝酒,而喝的白开水的缘故,在酒桌的一隅,头脑清醒,耳聪目明的张文学耳听了同学们彼此的豪言壮语或者甜言蜜语;目睹了同学们之间藕断丝连的恋情或者壮士断腕的分离;也深深理解了现实主义和物质利益远远凌驾于爱情本身的重要哲理。
放眼望去,酒至半酣的同学们已经不再是“道貌岸然”的书生的“正襟危坐”样子了。
有的俩人彼此靠着,半醉半醒,互相依偎,手牵手,热乎乎,早就是一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样子了;
有的男女同学,用手举着自己的酒杯,绕过另一位热恋人的脖子,再把自己酒杯里的酒喝掉,这叫“交杯酒”,仿佛喝了“交杯酒”,对方似乎就是自己的了;
有的男女同学彼此拥抱着,女的总在哭,男的总在劝,无非就是什么“真后悔已经和别人怎么样”,或者“要不是什么原因就”,总而言之,是因故即将分手的一对,在进行最后的温存。
有酒后特别精神的同学在吟唱凯旋的欢歌;有酒后多情的同学在嚎啕大哭;有失恋的男女在互相抱怨;有刚刚走在一起的恋人在悱恻缠绵;有即将各奔东西的恋人在诉说衷肠。
总之,那晚玩到很晚的时候,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去。
结果,当然因人而异。总之,聊胜于无。
张文学只知道:吃得很好,喝得很好,风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