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庞然大物在视线中拔地而起,走了好些天的队伍停下了脚步,那座右屯城总算是到了。
城郭由青灰色巨石堆积而成,在黄沙地上显得十分扎眼。
据说这座右屯城已经立城近百年,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青石墙面上留下的刀疮箭痕见证了这座古城经历的腥风血雨。
城高近三丈,遍插军旗,依稀可见有不少军卒在城头上往来巡视,鼎沸的人声顺着春风传来,略显嘈杂。
顾思年驻足而立,好奇道:
“怎么城头上有些军旗绣凉字,还有的绣昌字?”
凉字可以理解,大凉嘛,昌字是什么意思?
对边军事务还算熟悉的曾凌川解释道:
“依我大凉律,边关六镇,每镇设一卫,六卫统称为边军。
每卫下辖九营,兵力在一千到两千不等,军衔最高者称之为参将,掌管全营军权。
九营营名不同,或以地名命名、或以主将姓名命名、更有甚者会以战功命名,以战功命名的称得上是精锐了。
看城头上的旗号,驻扎在城内的一定是琅州卫下辖的昌字营,以前我也听闻过。”
“原来是这样~”
顾思年皱起了眉头:
“每营只有一千到两千人?这是不是太少了点?”
武翔漫不经心地说道:
“大人有所不知,和平年代,九营的常备军力足够确保边关的防务了,有些营还缺编少员,甚至连一千人都凑不齐。
但一到战时,各县就会大量抽调民夫、青壮、配军囚徒增补入军,称之为乡勇,各营兵力会不断增加。
乡勇虽不算各营正式营兵,但却实打实归他们管。”
“合着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顾思年错愕道:
“那我们现在不就是乡勇吗?”
“顾大人说对了。”
曾凌川走近一步,压低声音道:
“所谓乡勇,平时打杂,当苦力,拿最少的银子干最累的活。
不打仗还好,真到了战局危急的时候,乡勇也得上战场,而且是冲在最前面的那种。”
顾思年的脸色一下就变了。
让这群没经过操练的乌合之众上战场,不就是让乡勇当正规军的替死鬼吗?
顾思年的心情沉重了不少,看来所谓的军功,不是那么好挣的。
“先入城吧!”
顾思年调整了一下情绪:
“我们走一步看一步。”
“嘎吱嘎吱~”
数十辆独轮车缓缓启程,朝着城门口行去。
到了城脚下他们才发现,不少与他们一样老百姓打扮的民夫顺着绳索攀岩在城墙上,敲敲打打地修补着破损的墙砖。
城门口处人来人往,运石头的、拿铁锹的进进出出不停。
看这架势,赶到右屯城增援的民夫远不止顾思年他们一队。
顾思年好奇地看着这些人,劳作的民夫们也在瞪着他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很快就响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