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风翻开着那本总账,细细的看着红线勾出来的地方。
湖州,常州,江城,熙城,河口镇,阳镇,江桥镇,苏州,大大小小二十八个田庄,除了江桥镇和苏州城的一些小庄子外,其他地区的田庄几乎都划上了红线。
粗粗算一下,便有万亩。
而没有划红线的都是一些两百亩左右的小庄子,统共也有九个庄子,但总数却不到两千亩。
李春风又打开那个新的账本,看着上面跟旧账本完全不同的排列方式,道:“宋先生,这一列是不是要标注田地等级?”
宋先生也微微弯腰,看着李春风指着的地方道:“不错,这里有两格,这个地方是要写明水田还是旱地,这里则是标注一等地还是二等地,然后这个地方,是注明上一年的收成,关于这一条,会另外有个分账,专门记录每个田庄每年的收成,这个收成,是所有作物的收成,比如说一期水稻,一期油菜,一期棉花,又或者其余作物,种了什么,都要写上,然后每年写上一条,注明当年的气候,增产和减产的原因,是否有灾害,是否有人为因素,这样,如果要看田地产量的变化,单看这个就很清楚了。”
李春风点点头,想了下后道:“先生,那为什么不把每年卖粮的价格也单独列个账册呢?”
宋先生笑道:“这个嘛,就要看东家是什么想法了,你看,谢家的庄子,这几年除了江桥镇这两个老庄子的租子是自己留存下来,其余地方收上来的租粮大多都被谢老爷调集走,要不就是在自家的米店里卖,要不就是卖去了京城,那这个粮价怎么标,就要看东家的意思。”
这几年,在谢家的账目上,这些庄子收上来的租粮全部是按照当时江南粮价最低价出售记账的,而在谢清往京城去的商队账册上,又是按照当时收购其他粮食的最高价记账。
原先他还不明白,现在是明白了,谢清这是怕人惦记,故意混淆视听。
只是,这些田庄剥离出来之后,谢清也许会有新的想法,但是现在谢清不说,他便也只做好了账本设计,并没有制作新的账册。
李春风点点头,道:“知晓了。”
宋先生想了下,还是道:“还有一事,到时候到田庄之后,你要跟着我实地看看田地大小,这里有两个庄子的田地很不规则,我怀疑这田契上的亩数和实际亩数有出入。”
李春风啊了一声,道:“是不是山区的这两个?以这两个庄子的田地质量来说,亩产量也太高了,所以,是不是田契上面少写了亩数?”
宋先生的眼睛一亮,道:“春娘你看出来了?”
李春风点了下头,道:“这些田庄里,最好的田在河口镇,熙城和江城这边的田也极好,就是荒废的太久,我听熙城庄子里的老农说,再好生伺候一年,明年的产量就会上去,但是这两个庄子算下来的亩产量甚至比河口镇的都高,当时我在帮您誊写账目的时候,就觉得有些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