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就在眼前。
苏澈忍不住思索起来,到底要如何解决?
在他了解的历史中。
朱元璋因此事格外震怒,一开始官吏们也没太当回事儿,因为大家都这么干,正所谓法不责众,您总不能把我们全部做了吧?
要是搁其他皇帝呢,可能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但很可惜,他们碰到朱元璋!
朱元璋是少有的一代雄主,他很清楚他在干什么,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在试图解决明朝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制度困境,也就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矛盾。
就空印案而言,明廷需要正式的财政制度,精准的搜集地方数据,如果任由你乱填,层层上报的数据都有问题,那么朝廷对整个国家就失控了。
空印案后,摄于朱元璋的屠刀,人头滚滚之下,大家伙儿终于老实了。
但问题是,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去解决有问题的人,这么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治根不治本。
等到朱元璋死后,空白公文乃又流行了起来,一切努力依旧会付诸东流,为此流下的无数鲜血,也终究是徒劳无功。
朱元璋的后半生,做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效果,却是一件比一件差。
甚至大多数事情,都是事与愿违。
无论朱元璋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以及整个历史轨迹,就像是在和他开玩笑一样。
所以。
杀,固然能杀个痛快,但无法解决问题。
苏澈思索良久,最终眼眸微微抬起,“把詹徽、郑士元、韩宜这几个人给咱叫过来。”
前不久老朱废御史台、设立都察院。
而都察院的主要职责是纠劾文武官员,辨别冤枉,监督下属各道。
这几个人都是都察院的御史,此刻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他们当然责无旁贷。
不多时,詹徽、郑士元、韩宜三人来到苏澈的面前。
三人行礼之后,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发话。
而苏澈也不废话,敲了敲桌子,让太监将这空印账本递给了这几个御史。
最先递给的是郑士元,一旁的韩宜忍不住侧目去看。
这二人在老朱的记忆中印象深刻。
在洪武初期,朱元璋亲自任命了郑士元和韩宜可两个御史,可谓是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多查出来点大案要案,以震慑贪污。
而这两人也的确查出来了不少关大案。
比如定远知县朱桓是朱元璋的“皇侄”,在任期间,横征暴敛,贪赃枉法,强抢民女,无恶不作,可是因为和皇帝有亲,所以没有人敢告发他。
监察御史郑士元向朱元璋检举朱桓的不法,最后证据确凿,要判处死刑。
但朱桓的父亲曾经救过朱元璋,所以朱元璋想着饶朱桓一命。
可是郑士元和韩宜可两人据理力争,最后朱元璋还是将皇侄处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