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是心中一沉,生怕坏消息传来。
司马道子连声道:“快传,快传。”
胡藩背负包袱,大步流星踏入殿中。
快步走到司马道子案前,胡藩单膝跪地行礼道:“卑职雍州征虏参事胡藩,拜见会稽王。”
司马道子心急如焚,摇动塵尾道:“免礼,胡参事,是何消息?好还是坏?”
胡藩轻笑道:“禀王爷,是好消息。”
大殿内齐齐呼出一口闷气。司马道子紧抓塵尾的手一松,脸上泛起温和的笑容,道:“胡参事,且起身说话。”
大殿之上又见王国宝奉迎天子,司马道子怒火中烧,压了压火气开口道:“燕国既有交好之意,我朝应遣使前往中山,拟定国书,各守疆土,永不相犯。”
司马曜下旨道:“仪曹侍郎郑丰为正使、散骑侍郎徐浩为副使,游骑将军邓方率轻骑骑两百护卫,过京口时从北府军中抽调三百人,护送使团前往中山城议和。”
大事议定,天子退朝,招呼会稽王一同前往西堂,兄弟俩人摆上酒,边喝边谈。
天子司马曜道:“此番燕国献冠请和,杨安玄功不可没,加上杨家犁之功,朕要重重地封赏他,待弱冠后授个美官于他。”
司马道子沉吟片刻,道:“算算时日,杨安玄差不多经过郡中正评议定品了,十月是大中正品议,万岁何不等品评的结果出来再说。”
司马曜道:“此子才学过人,朕读过他所撰的《小窗幽句》,清雅脱俗,朕要宣他进京来,亲眼看看此子。”
“臣弟也颇想见见此人。此子年方十六,便能写出《小窗幽句》这等洞查世情、动中肯綮的句子,着实让臣弟吃惊。”司马道子叹道。
难得两兄弟除了酒之外还有相同的见解。
司马曜来了兴致,道:“天下之大,总有些天纵之才。此子的几首登高诗朕都读过,气势恢宏,足见其人胸襟开阔。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发聋振聩,忠贞之意昭然,朕深为感动。”
司马道子默然不语,他原本与天子的想法相同,认为杨安玄是可用之材,应该用高品美官厚相结纳。
其子司马元显却提醒他,“杨家曾为桓温麾下,如今投在郗恢门下,郗恢是天子近臣,如果厚赏杨安玄杨家肯定对天子感恩戴德,于父王有何益。”
主相相争愈演愈烈,连王国宝都投向天子,司马道子渐处下风。杨家族军以骁勇著称,司马道子绝不愿坐看皇兄势力再增。
思忖片刻,司马道子道:“万岁,杨安玄虽立大功,但年岁还小,未满弱冠就授官会招人非议(1)。臣弟听闻杨家有三虎之誉,杨佺期、杨广、杨思平兄弟三人皆是骁勇过人的猛将,而杨佺期的三子杨安深、杨安远以及杨安玄亦是一时俊杰,如不加以抑制,臣恐桓家故事再生。”
司马曜一惊,道:“皇弟说的不错,你可有对策。”
在府中司马道子与儿子司马元显曾讨论过对策,胸有成竹地道:“分而治之。如今杨思平在洛阳孟津关镇守,可将其从厉锋将军擢升为扫虏将军,让其镇守孟津关,协守洛阳城。”
“杨家以族军称雄,可在明年寻机将杨佺期调离新野郡,转任堂邑(2)太守,让其守卫建康之北,增强京师战力。”
“至于杨安玄,臣弟听闻他恃才傲物,殴打对其异议的士子,扬州义兴郡太守陈辉之子,国子学生员陈志到棘阳探亲,亦因小争执被其殴打。”
“杨家毕竟是四品门弟,若骤将杨安玄拔为上品,恐引上品门阀非议。臣弟以为应为其留进身之步,方才是爱护之意。”
“此子虽然有材,但行事鲁莽,玉不琢不成器,可命其进国子学读书养性,待弱冠后再视其品行授官,免得拔苗助长。”
司马曜叹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其深入北境亲探敌情来看,此子毕竟是武夫出身,年少气盛。诚如皇弟所说,还需加以雕琢,皇弟兼着司徒,此事由你酌情处置便是。来来,且饮酒,歌舞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