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壮汉傲然道:“老子是校尉,左卫军校尉桓鹏。”
杨安玄一皱眉,龙亢桓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左卫军就驻扎在京口,左卫将军是桓修,自己的那百名水军就来自左卫军。
自己这次撞到铁板上了,莫因小事替桓家惹出是非来,桓家已不是当年,逐渐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族兄虽然贵为驸马,手握重兵,平日行事小心谨慎,生恐落人口舌。
想当年会稽王还是琅琊王的时候曾借酒醉当众喝问世子桓玄,“桓温晚途欲作贼,云何?”孝武帝和会稽王对桓家戒心很重,自己这次惹了会稽王的亲信,该如何收场?
绝不能让族兄知道此事,桓鹏急中生智,对着王老三嚷道:“朱参军还欠愚二千钱,你请他还来。”
朱参军,朱龄石,为人任侠,与他的关系不错,素有机谋,他出面应该能摆平此事。
…………
中军六军轮流值戍京城四周,左卫军去年驻守在京口。东门外三里处,便是左卫军的驻地。
王富进营,急匆匆地去西侧营帐找抚军参军朱龄石。
朱龄石出身将门,家族世代担任将帅,祖父朱腾,吴郡太守、建威将军;父亲朱绰西阳太守,伯父朱宪、朱斌都是袁豫州刺史袁真手下的大将。
袁真反叛,桓温讨伐。袁真以为朱宪兄弟勾结桓温,将朱宪、朱斌处死,而朱龄石的父亲朱绰逃走,归降桓温并成为攻打袁真的先锋。
平定寿阳时,袁真已死,朱绰开棺戮尸,桓温发怒要斩朱绰,被桓冲求情救下。朱绰感念桓冲救命之恩,事之如父。
太元九年,桓冲逝,朱绰痛哭呕血而亡,朱龄石时方六岁,其弟朱超石三岁。
桓冲之子感于朱绰忠烈,视朱家两兄弟为自家兄弟。两人长大后,朱龄石跟在桓修身边,朱超石则随在桓修之弟桓谦身边。
朱龄石耐着性子听完王老三结结巴巴地陈述,不时问上几句,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这群小子,桓将军三番五次地告诫他们要循规蹈矩,还是三天两头地惹是生非,每天都有人挨军法处治。
身为抚军参军,朱龄石参谋军务,知道三日前五兵部行文,让左卫军调拨船三艘、水军百人给伏波将军杨安玄。
朱龄石听过杨安玄的名声,知道此人以上下品入国子学,写过,诗词大家,因剿灭**逐水雁得了会稽王赏识,擢升为伏波将军,他甚至清楚这背后是会稽王和王刺史在暗中较力。
公文上称杨安玄今年十八岁,恰好与自己同龄。朱龄石抚着下巴沉吟,说起来自己与杨安玄家世有点相似,都是将门出身,同样定品上下,因家世担任殿中将军,随后随桓将军来京口任抚军参军,擅长文案。
王老三捂着胳膊,一脸痛苦,朱龄石问过方知被杨安玄用竹夹击作。让王老三撕开衣袖,看到鼓起数分高的紫色血肿,这比槊杆所伤还要厉害。
这是高手,朱龄石好武,立时起了兴致,该去会会这个杨安玄。
吩咐王老三去找军医诊治,取了佩刀,带上两名随从,按王老三所说进东城找寻那家面馆。
进城沿大街走了百余步,便看到高挑的“麵”字招帘,红帛黑字,想不看到都难。
朱龄石加快脚步朝面馆走去,有些迫不急待地想见到杨安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