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戍时一刻(约晚上七点十五分),宣室殿的编钟连响九声。
在肃穆庄严的《皇矣》乐声中,大汉天子在十余名近侍、大臣的簇拥下,乘着撵车,从宣室殿的南侧偏殿回廊,进入宣室殿内。
矗立于殿中陛柱下,全副武装的郎官们立刻就抬头挺胸,高声宣道:“天子临朝,群臣恭迎!”
于是,所有大臣、贵族、宗室、外戚纷纷起身,在丞相刘屈氂以及太孙刘进的引领下,面朝天子,持芴而拜:“臣等恭迎陛下临朝,吾皇万寿无疆!”
在这山呼海啸的膜拜声中,天子登临御座,双手长袖一挥,端坐上去,然后透过琉珠的缝隙,看着这偌大的宣室殿中,匍匐满殿的文武大臣,他微微出声:“卿等皆平身!”
“谢陛下!”群臣再拜,才各自退回席位,然后坐在位子上,临襟正坐,人人低头,看着面前的案几,一动不动的聚精会神,做出一副随时准备聆听御座上的天子训诫的模样。
天子的眼睛,扫视着全场。
这是他的习惯,也是特点。
高高的御座,居高临下,几乎可以无死角的观察所有大臣的神态、坐姿,让他可以掌握到许多关键细节,从而牢牢掌控朝堂的节奏。
将视线收回,天子坐在御座上,面向群臣,道:“朕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了……”
群臣闻言,纷纷抬头,特别是九卿列侯们,眼中都带着不可思议的神色。
因为人人皆知,当今天子最近十余年,最讨厌别人提他的年纪。
甚至哪怕仅仅是让他觉得,某人提及了他的年纪,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
但现在,他却主动的在宣室殿上,提及了自己的年龄问题。
这如何不令人诧异?
便听着御座上的天子道:“孔子说,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则知天命,六十耳顺……”
“朕甚惭愧,至今日方知朕之天命所在……”
“方知汉之天命为何也!”
说到这里,天子便站起身来,提着那柄高帝斩白蛇剑,走到御阶之前,俯视群臣:“书云: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诗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今朕亦知汉之天命所在,乃与诸卿说之……”
群臣立刻全体出列,匍匐在两侧,持芴恭身再拜:“臣等恭请陛下示下……”
太孙刘进,更是顿首磕头:“孙臣恭听皇祖父大人教训!”
屏风之后,十几名史官,全体临襟正坐,手中的笔已经拿起来,每一个人都聚精会神,侧耳聆听,想要第一时间记录下这珍贵的帝王自述。
天子却是忽然将眼睛,看向了跪在自己孙子身后的张越身上。
脑海中闪现出了无数回忆。
新丰的麦田,起伏连绵的多穗之禾;新丰的工坊,数以千计的工人,以及这些工人身后,得以温饱、稳定的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